南宫28

昌都地区坚持“六个精”实现“四定格” 深化城

2014-08-05 10:15 来源:昌都地委外宣办 点击:0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昌都地区充分发挥150个便民警务站作用,深化城镇网格化管理,将网格化管理拓展到社区、寺庙、居民区、村民组,坚持“六个精”、实现“四定格”,织密城乡服务群众、维稳防控网络,使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为民、惠民的有力举措。
    精心筹备,认真梳理工作思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结合昌都地区实际,对社会管理综合网信息技术、工作流程等进行统筹科学规划,确定以“管好与管活、管的舒服,让群众在心里上有安全感、舒适度、和谐感”的人性化管理理念,以实现村(社区)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细化定量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由临时突击型向长效管理型转变,由“小城管”到“大城管”转变的工作思路,指导工作开展。
精细研究,创新拓展工作内涵。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按照罗布顿珠常委“不班门弄斧,不生搬硬套,不生吞活咽,要以自治区‘十项’维稳措施,以及昌都地区‘十五’项维稳意见,作为昌都地区社会管理创新的基本原则”指示精神,注重学习借鉴天津、重庆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成功经验,将“维稳、发展、民生、村(社区)党建”有机结合,创新拓展网格化管理内涵。
    精心定“网”,统筹落实精细化管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紧密结合强基惠民、“双联”工作、“一管四联三结”、民生信息员等活动,按照“实际、实用、实战、实效”原则,构建了综合网宗教事务管理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综治管理系统、维稳工作管理系统、联防联护管理系统、队伍管理系统、重点人员管理系统、应急处突管理系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系统、矛盾纠纷联调系统、出租房管理系统、重大项目维稳评估管理系统、基层党建、便民服务系统等14项子系统,纳入综合网服务管理,实现网格功能的科学配置。
    精细定“格”,逐级构建无缝隙框架。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按照“四级平台、五级管理”要求,在地区综治办设置综合网决策监督指挥平台、各县维稳办设置综合网指挥中心平台、各乡(镇)设置综合网指挥分中心平台、各村(社区)委会及寺庙设立综合网工作站平台,依次形成地、县、乡、村、单元网格“五级管理”体系。目前,全地区划分行政村单元网格1501个、居委会单元网格66个、寺庙单元网格518个;地区综治办设置综合网决策监督指挥平台1个、县维稳办设置综合网指挥中心平台11个、乡(镇)设置综合网指挥分中心平台138个、村(居)委会工作站平台1142个、寺庙综合网工作站平台518个。
精选定人,择优选用工作人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按照“格长+功能员+协助员”模式,设置网格工作人员。格长为网格第一责任人,“功能员”为依据网格化服务管理功能必配的工作人员,“协助员”为针对网格化服务管理特定情况选配的工作人员。目前,全地区配置村(社区)网格成员14846名、寺庙网格成员5698名,其中干部职工兼任占68.17%、农牧民党员占21.69%。
    精准定责,分级明细工作职责。一是网格实行“定人、定位、定责、定时”,网格工作人员肩负5项重点工作任务。二是科学界定县、乡镇、村(社区)、单元网格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职责任务。
    通过深化城镇网格化管理工作,进一步畅通了信息渠道,优化了资源配置,延伸了服务深度,联络了干群感情,加强了维稳管控,提高了基层处理社会事务能力和效率,实现了“四定格”,有力推动了和谐社会建设。
    社情民意在“格”中掌握。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单元网格责任人坚持巡查“三必到”,即村(社区)民重大生产生活变故时必到,出现矛盾纠纷时必到,发生灾情或突发事件时必到,做到社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及时收集反馈居民的意见和建议,拓宽了社区居民、农牧民群众、寺庙僧尼表达利益需求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也为村(社区)委会、乡(镇)、有关部门在第一时间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了信息支持。察雅县吉塘社区突出个体差异组建联系单位、突出民意取向推选组长、严把户长政治关、建立制度公约促进联动,实现“五清”(家庭情况清、流动人口清、安全隐患清、困难问题清、矛盾纠纷清)和“五好”(治安秩序好、环境卫生好、邻里关系好、社区服务好、群众反映好)。
综治维稳在“格”中加强。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了重点人员帮教管控、流动人员报告、矛盾纠纷报告和排查调处、惠民利民政策公示通报等机制,落实日常巡查、工作例会、服务公示、民情日记、分类走访等工作制度;实行“12345”工作法,即“一巡查,两走访、三必到、四必访、五必报”,构建起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巡查防控网络,加强了社会管控,夯实了维稳基础。单元网格工作成员充分利用来自辖区群众、情况熟悉、联系紧密、工作方便的优势,开展日常性的上门入户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矛盾调处率达95%,实现了小事不出“格”、矛盾不上交。洛隆县以辖区联户联组为依托,强化社区管理、组织群防群治,在三月敏感期开展“人人当哨兵、户户成联保、村村是堡垒、处处有防范”活动。八宿县以村(社区)委会为枢纽、联户为网络,协调推进“双联户”工作与社区服务管理。
    便民服务在“格”中开展。通过深化网格化管理,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无缝覆盖”的管理格局。在各网格内,责任网格员集宣传员、信息员、代办员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宣传政策、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排解民忧,在各级党组织与群众之间架设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上门服务”、“零距离服务”、“面对面服务”得到真正体现,延伸了基层服务的深度和广度,有效提升了服务效果。贡觉县坚持“双联户”创建活动与组织常态维稳、开展春耕春播、加强驻寺驻村、打牢基层基础相结合,整体推进。强巴林寺管委会结合寺庙法制宣传教育,以僧舍为联户单位,推选政策“明白人”、生活“热心人”为组长,组织开展看家护院、群防群治、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等工作,共享服务、共担责任。深化网格化管理以来,全地区接受咨询服务5724次、上门服务3137人次、预约服务3218次、为群众代办证件1361次,帮助15人解决了就业或再就业问题。
    资源整合在“格”中优化。每名网格员既承担责任网格内的职责,又承担某一专项工作协理员的职责,既解决了村(社区)存在维稳综治部分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又充分发挥了网格员的作用,达到了精简高效,实现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网格员包干各自网格信息定期采集、录入和分类管理任务,一次采集录入,坚持动态管理,多部门共享信息资源,部分解决了当前农村(社区)工作摸底调查多、报表台账多,管理手段落后,综合效率不高,信息无法共享等诸多难点问题,避免了大量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能。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