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创特色 产业带动助脱贫
2016-06-17 12:39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八宿县紧紧围绕昌都市“五大养殖基地,七大种植基地”发展布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采取引进、扶持、培养等多种形式,坚持农业与产业相结合,需求与市场相对接,大力发展现代、特色、绿色、高效、增收性的特色荞麦产业,实现特色带产业,产业兴发展,发展增收益,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局面。
一、拓展渠道,壮大荞麦种植基地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日益加快,特色农副产品凸显了其市场需求优势,发展荞麦种植业已经成为八宿县农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群众 种植荞麦的积极性也进一步提高。在自治区、昌都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的有利条件下,八宿县紧抓机遇,按照因地制宜原则与群众种养殖习惯,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前提下,从荞麦种植技术、良种引进等方面入手,积极申报了荞麦特色产业化经营项目,全县荞麦种植总面积达6000余亩,平均亩产200斤。同时,在县内种植荞麦总量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八宿县积极与周边的芒康、贡觉、洛隆、左贡、察雅5县去函协调开展荞麦种植、收购合作事宜,带动了八宿及周边县2000多户15170多名农牧民群众开展荞麦种植,实现了荞麦种植带动增收。
二、加大投资,扩大荞麦生产规模
近年来,八宿县荞麦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荞麦系列产品生产加工日益多元化、正规化、集约化,八宿县特产的荞麦酒、荞麦壳枕头、荞麦面粉、荞麦茶等产品已逐渐打出品牌,发挥效益,成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扩大荞麦生产规模,完善产品的质量和包装,2016年,八宿荞麦加工厂迁入县产业园区,占地23亩,并在原有基础上投入320余万元更新设施设备,新建2条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荞麦系列产品年产值预计达600万元,群众直接增收56.3万元。目前,荞麦加工厂外聘技术人员4名,成功推出了苦荞全株茶、速溶荞麦糊两个新产品,荞麦特色产品品种从企业成立之初的三种(白荞粉、苦荞粉、精制糌粑)逐步扩大到十二个品种(白荞粉、苦荞粉、荞麦酒、荞麦壳枕芯、苦荞茶、林卡葡萄酒、高原菜籽油、精制糌粑、苦荞米、小扁豆熟食糌粑、苦荞全株茶、速溶荞麦糊),荞麦原料日加工能力达到了45吨。
三、改进工艺,提高荞麦产业效益
八宿县抓住自治区、昌都市对特色农牧业发展资金倾斜的有利时机,抓住市场对荞麦产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荞麦粗加工面粉开始趋于热销的有利时机,以粮油公司为依托,积极探索“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了荞麦系列产品加工基地。目前,八宿县特色农产品荞麦加工基地厂房迁入县产业园区,有加工人员20人,主要加工生产荞麦粉(白荞粉年产15000斤、每斤售价6元,苦荞粉年产12000斤,每斤售价8元),荞麦壳枕芯(年产2000个,每个售价75至180元),荞麦酒(年产14000瓶,每瓶售价180至380元),苦荞茶(年产150盒,每盒100至160元)等十二种产品,热销拉萨、昌都等地及过往游客,还邮寄至区内外各地,2015年荞麦系列产品年产值近500万元,产业效益十分明显。
四、发展双赢,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作为八宿县龙头企业,荞麦加工厂先后取得国家注册商标“拉鲁卡”、获取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15年,八宿荞麦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荞麦生产加工产业很大程度上调整优化了县域产业结构,农牧民群众在同一块地上一年内可接连种植青稞和荞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善了群众的种植效益和生活水平。2015年,荞麦加工厂收购白荞麦(每斤4元)、苦荞麦(每斤5元)、油菜籽(每斤4元)、小扁豆(每斤2.5元)、葡萄酒(每斤20元)等农产品79000余斤,群众直接增收43万余元。同时,荞麦加工厂迁入新址后,从县城附近乡镇招收贫困农牧民群众20人作为工人,月工资4300元左右,年底视工作表现发放绩效年终奖。通过种植荞麦,扩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企业实现了多种经营模式发展,较好地实现了企业盈利和群众增收致富的双赢发展目标。
五、多措并举,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荞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八宿县委、县政府多措并举,实现共赢目标。一是保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确保荞麦项目顺利开展。在部分荞麦项目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县委、县府及时安排垫付资金,确保了荞麦相关项目如期开展。同时,充分考虑荞麦加工厂的实际困难,根据发展需求,先后向荞麦加工厂预借款250万元,用于产业升级,加快了荞麦加工厂发展步伐。二是制定优惠补贴办法,提高群众种植积极性。按照荞麦种植项目的建设要求,由群众自行筹资建设,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既完成了项目中群众自筹资金部分,又提高了群众参与性,荞麦种植面积逐年递增。三是加强科技培训,提高项目建设效益。为加强荞麦种植的科技含量,发挥科技优势,八宿县结合科技特派员制度,采取集中和分散、授课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群众的实际操作技能,切实提高荞麦种植产量。四是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大力宣传发展荞麦产业的重要意义,让每个农牧民群众都认识到荞麦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促进荞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