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基地初建成 产业效益带致富
2016-06-17 12:40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近年来,芒康县紧紧围绕“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先投入、优先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拓市场,培育发展以芒康葡萄系列产品为重点的特色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
一、基本情况
芒康县葡萄种植基地分布于木许、曲孜卡、盐井等澜沧江沿江乡(镇),其中以南部三乡为重点,澜沧江从项目区流过,水资源十分丰富。因地处干热河谷地带,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种植葡萄病虫害少,当地群众种植葡萄经验丰富,具有发展葡萄酒产业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特别适宜大面积栽种无公害绿色酿酒葡萄。近年来,结合自治区、昌都市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芒康县大力扶持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使葡萄种植产业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一)葡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2013年投资2330万元,在盐井片区曲孜卡乡、纳西乡、木许乡种植标准化葡萄基地2159亩,种植葡萄73.406万株,预计年产果284.988万公斤;2014年投资1305.2万元,建设葡萄种植基地1291亩,种植葡萄42.57万株,年产量约为162.57万公斤。目前,盐井片区葡萄产业发展带动葡萄种植户1015户,6209人(其中贫困户52户,301人)。葡萄种植3年后亩产量按照2000斤计算,预计户均可增收1万余元,人均增收2000余元。
(二)葡萄酒生产能力不断提高。芒康县葡萄加工产业以龙头企业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为驱动,以盐井片区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为发展基础,以“公司+协会+基地+种植户”为发展模式。2013年,出产达美拥系列葡萄酒100余吨,比2012年同比增长41.8%,年产值达1000万元;2014年出产优质高原有机葡萄酒150吨,总产值达2036万元,比2013年同比增长103.6%。目前企业已完成厂区改扩建工程,年消化葡萄原料5000吨,年产“达美拥”系列葡萄酒3000吨。
(三)葡萄酒品牌效应不断提高。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致力于打造世界最高海拔有机葡萄酒——“达美拥”。2014年,芒康县立足长远,为打造特色优质品牌,打好品牌与产业相结合的组合拳,成功申请了“盐井葡萄”地理标志。近两年来,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业技术支撑下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建厂初期只能生产比较单一的产品到现在生产出达美拥“七星干红”、“铂金纪念版”、“半甜葡萄酒”等系列产品,品质优良,竞争力强,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进一步提升,逐渐成为区内小有名气的品牌酒,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并先后作为昌都解放60周年大庆指定用酒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指定用酒,多次在各国、各地区的品酒会上大放异彩。
二、推进措施
多年以来,芒康县大力实施“特色农牧立县”发展战略,把葡萄系列产品加工产业作为特色产业的发展标杆,树立把葡萄基地打造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园的发展目标。同时,确立了突出区域优势,培植优质葡萄苗木、加强葡萄基地建设、加快葡萄酒酿造企业发展、完善葡萄酒配套行业、搞好葡萄·葡萄酒专业旅游、加快葡萄酒文化传播的芒康葡萄酒产业立体化发展思路。
第一,加强引导扶持,搞好葡萄种植,努力建设葡萄苗木培植中心和葡萄种植基地。一是统一规划葡萄种植用地,积极鼓励木许、曲孜卡、盐井等澜沧江沿江乡(镇)农牧民发展葡萄种植专业园区,探索葡萄种植、加工、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发展道路,形成具有芒康特色的葡萄种植基地。二是将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相结合,形成“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把葡萄基地建设与葡萄加工联系起来,将企业与地方种植户经济联系起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确保产业得发展、公司得盈利、群众得实惠。三是提高各方面待遇,大量引进国内经验丰富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并从自治区农科院、市畜牧兽医总站、市农推中心等上级单位获得技术支持,改善缺乏人才、技术的现状,成立葡萄种植研发中心和农业葡萄专业协会。研发中心开发和引进葡萄新品种,脱毒选育已有优势品种,研发科学种植葡萄的新方式;种植协会发挥中介作用,组织农牧户探索机械化作业,提高葡萄生产的效率,开展葡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提高葡萄生产的质量。
第二,创新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全力打造“达美拥”葡萄酒品牌。一是完善生产投入机制,加大对葡萄酒工业的投入力度。积极申请项目投资,保证资金充足,使龙头企业公司规模逐渐扩大,技术、设备逐渐升级,年产量逐年增加。二是充分运用合作发展机制,走开放式发展道路。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用好、用活地理标志性优势资源,加快扩大葡萄种植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酿酒企业投资兴建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引导重点配套项目建设,发挥大企业基地建设的规模示范和带动作用;同时将地方经济发展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葡萄酒产业开发建成集经济、示范、生态、葡萄酒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产业链。三是建立利益连接机制,积极推进企业与基地的对接,形成“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利益共同体,加粗、延长葡萄产业链条。
第三,完善政府调节,为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制度,政府统筹规划葡萄种植及葡萄酒生产,防止项目盲目上马、制止低劣项目上马,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发挥葡萄酒专业协会的中介作用,协助政府开展宏观指导和规划工作,制定生产标准、商品价格,引导市场主体遵守规则,强化履约意识,保护市场主体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三按照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及体制创新的要求,结合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有计划、有步骤地策划设计对外宣传方案,形成浓厚的葡萄酒文化,定期举办芒康葡萄酒博览会,放大芒康“达美拥”葡萄酒的品牌效应。
三、经验及体会
(一)选对路子是基础。要确定好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狠抓地理优势、气候优势,根据地区不同的气候和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扩大适宜产业的种养殖规模,确保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益。
(二)政府引导扶持是保障。加大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和完善税收、财政补贴、信贷等各种优惠政策,大力引导扶持农牧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坚持谁干就扶持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不断加大对产业的引导扶持力度。
(三)龙头企业带动是前提。以企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其它产业的迅速发展,以“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核心,以利益为纽带,引导农牧民组建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将农牧民群众组建的经济合作组织与企业、市场衔接起来,从而促进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现代农业的大力发展。
(四)群众参与是根本。切实让农牧民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实惠,加大对农牧民的宣传教育,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参与特色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群众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