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援藏干部>

肩负重托赴高原铭记责任建洛隆 ——我的援藏故事之二—李奕钊

2016-06-29 16:08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雪域高原艰辛路
     西藏流传这样一句话,“阿里远、那曲高、昌都险”。说昌都“险”我理解主要就是指昌都到洛隆的道路险,有人形容昌都—洛隆省道303线是“路如朽绳,命似秋叶”。据说在没有修新路之前,从自治区来的工作组只要到了磨坡拉山垭口,就改由县里司机接手开到县城,县里干部职工只要是进来了就不想出去,从县里调动到昌都地区工作的人员,出去了就不想回洛隆。每年7月—8月份,藏区进入雨季,滑坡、塌方、泥石流经常发生。2014年8月初,我和司机驾车到昌都办事,车辆行驶在危险丛生的山路上,时而爬上海拔约5000米的山巅,时而降到3000多米的底谷,山上坡陡路滑,当南宫28的车辆在通过马利镇加玉桥路段时,刚过去就发生了塌方,后面紧跟的车辆一刹那间就给山上塌方下来的滚石击中,我第一次领教了什么叫“险”!我深知雨季山路有危险,更知道生命的宝贵和脆弱,但是神圣使命和责任,使我丝毫不能退缩。我常对藏族司机说:“南宫28来西藏如果连路都不敢走,连下乡都不敢,我还怎么开展工作,还配做一个援藏干部吗?”
 
      洛隆从10月份开始就进入冬天,2013年10月20下午,天气阴暗,我和同事从昌都返回县城的路上,在翻越海拔4771米(当地人说应该是5200多米)的磨坡拉山垭口时突遇暴雪。由于积雪厚、能见度低,车行驶着行驶着就滑出路基,雪越下越大,此时,路基和路标已经看不见了。我当时估算了一下,下山后就能到达最近的布宿村,“再难也得下山,如果被困在山上,后果不堪设想。”我马上进行了分工,我沿着路基外面向前走,以此为参照,其它两名同事走路在中间,让车辆打开大灯,跟着南宫28的模糊身影向前行驶。这种前行的方式,后面跟着的车辆纷纷跟在南宫28车后面,艰难下山。在正常情况下,从磨坡拉山垭口到县城路程3个小时就可到达,那天南宫28中午出发,凌晨1点才回到洛隆县城。后来我常对内地的朋友们说:“不来西藏,不在这里呆上一年,根本无法真正了解在西藏高原交通的艰难。”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