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34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类乌齐县长毛岭乡党委、政府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围绕“如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如何发展党员,及时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如何开展好‘三培养’,加快长毛岭乡经济发展”主题,采取多项措施,开创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探索了一条长毛岭乡科学发展的道路。
健全制度夯基础。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把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自治区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等。二是健全村级组织体系的各项制度。制定了《长毛岭乡关于加强党员建设的实施意见》、《村党支部考核办法》,并把有文化、能力强、年纪轻、政治立场坚定的牧民群众吸收到党员队伍中,通过加强“三培养”工作,促进了广大农牧民群众共同致富。
结合实际促增收。长毛岭乡属于纯牧区,且海拔较高,交通不便。乡党委、政府结合该乡实际,一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长毛岭乡马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金字招牌”,大力鼓励牧民群众开发林下资源,增加收入。还积极与县农牧技术部门联系,组织技术人员采取“送学上门”的方式,把培训课堂搬到牧民家,让牧民群众享受到“技术下乡”的实惠,不断提高增收技能;二是努力提高牦牛的出栏率,逐步转变牧民群众惜杀惜售的传统思想观念,在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上下功夫;三是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研,了解群众在发展道路上的所思、所想、所盼,想方设法为群众致富、增收拓宽渠道。
创新方式谋发展。长毛岭乡幅员广,牧民居住地分散,信息较为闭塞,冬天经常遭受雪灾。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乡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工作方法,采取“党员干部分片互助”的方式,带领全村群众共谋发展。一是由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帮扶”。加强对农牧民群众的技术帮扶,即学习驾驶、雕刻、绘画等技术,增强了群众的增收技能;二是对特困户实施“共同帮扶”。党员干部带头为特困户群众捐款捐物,并组织广大群众为特困户修建安居房,不断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三是开展“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党员干部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带领群众致富、为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全村经济发展的“一面旗帜”;加强思想教育,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和“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为和谐建设、平安建设、小康建设提供思想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