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促增收 创文明 建新村

2014-03-26 15:3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昌都地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乡镇以“立足农民富、创建文明乡、建设新农村”为载体,采取多项措施,促增收、创文明、建新村,使群众感受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所带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多渠道增收,共享幸福成果。各试点乡镇通过学习实践活动,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先导、以理清发展思路为前提、以增强发展意识为关键,以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为手段,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制定多项措施促进农牧区经济科学发展,群众收入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贡觉县莫洛镇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农牧民群众种植蔬菜或将承包土地种植蔬菜,仅莫洛村和邓卡村种植蔬菜538亩,年收入预计可达35万元以上;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成立康达农牧民建筑公司,今年预计收入可达1000万元以上;引导群众通过集资和小额贷款的方式创办了沙石厂、水泥砖预制厂,吸收小四轮拖拉机251台、自卸车35辆,预计年创收260余万元;大力扶持生产能手、营销大户、致富能手,现有生产能手4人、营销大户5户、致富能手6人;加大培育发展民族手工业和多种经营,创办糌粑加工厂、藏香厂,现已投入生产并初见成效;组织农牧民学习石头经文雕刻、藏装制做、民族手工绘画、金银加工等民族手工业,预计年增收750余万元。江达县岗托镇积极组织农牧民群众开展抗灾救灾保苗增收工作,开展“种子工程”,引进藏冬10号、藏青320号等良种500公斤,在8户农牧民的20亩耕地中进行试验种植;组织农牧民群众在317国道岗托段整改工程中投工投料。据初步统计,岗托镇农牧民群众通过工程建设已增加现金收入246.8019万元人民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天津援藏项目,积极筹建岗托镇民族手工业产品交易市场和综合性农贸市场;大力开发红色旅游项目,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联手区内外开发精品旅游路线;加快蔬菜大棚建设,目前在建大棚5个,占地面积约1000㎡,投入资金30余万元。八宿县白马镇以群众增收为出发点,切实做好“三农”工作。一是积极支持发展特色产业。依托县域经济发展优势,引导和扶持群众不断发展壮大蔬菜种植、藏鸡藏猪养殖、经济林木种植、农牧业产业化等,在原有10.521个高效温室大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余亩25个标准高效温室大棚,完工后预计每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30多万元。二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民族手工业、多种经营等农牧区经济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和城镇待业青年从事运输、经商、餐饮、旅游业等服务行业,多渠道、多途径促进农牧民群众增收,上半年已实现乡镇企业收入、多种经营收入、民族手工业收入105余万元,第三产业经营收入392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三是组织和引导群众扩大劳务输出。以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加大劳务输出,组织群众到施工单位务工学习建筑技术,仅上半年劳务输出1280人次,增加现金收入192多万元。

创文明乡镇,共建和谐社会。各试点乡镇将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列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在农牧民群众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创建文明乡镇提供了坚强保证。洛隆县孜托镇为努力改变农牧区“脏、乱、差的现象,积极配合相关单位深入到各村开展“科教、文化、法律、卫生”四下乡活动;为创建小康、和谐、文明农牧区,把创建文明乡镇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村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评先评优的基本依据,并与村干部的工资挂钩,奖优罚劣,极大调动了村干部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制定量化考核目标,实行年终考核总评的办法,对各村、乡机关部门的创建工作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文明创建工作制度,修订了《乡镇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制度》、《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党员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有力促进了文明乡镇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丁青县协雄乡一是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作用,以政府为主导、群众为主题,采取“四个一”筹资方法解决资金问题,并动员群众出工出力,共同建设。二是加强民政、扶贫等工作,重视抓好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低保款张榜公布、公开发放,接受社会监督,上半年共发放低保款227102元;三是深化“五个一”结对帮扶机制,在物质帮扶的基础上,加大生产资料、知识和信息帮扶力度,以知识促发展,从根本上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开展“平安协雄”建设工作,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从严查处社会丑恶现象。类乌齐县桑多镇制订《桑多镇干部管理制度》、《桑多镇村级干部管理规定》,用制度管好镇、村干部,切实提高干部素质,转变干部思想及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效能;规范和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依法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断推动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助推新农村,共筑美好家园。各试点乡镇将新农建设作为农牧民群众得实惠的突破口,转变工作思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左贡县旺达镇一是抓好道路建设,计划完成卧库村公路(路线全长1.3公里)、支线理巴村公路工程(路线全长1.8公里)建设,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整理铺垫道路,完工后将解决1个建制村通公路问题,使卧库村131人受益;二是大力宣传农牧民安居工程政策,对安居工程建设户的确定流程、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各类建设户激励资金金额和资金发放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公开,使群众都能正确理解这一惠民政策,积极倡导群众移风易俗,以安居促乐业,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卡若区俄洛镇立足“实事实办、实事实干、实惠于民”的原则,在组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采取全程跟踪指导、现场督办的方法,保证安居工程建设按期保质完成,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保证。一是在安居房建设规划上,明确以分散建房为主、集中建设为辅,原地改建为主、异地新建为辅的建房原则,认真抓好“改圈、改厕、改厨”等“三改”工作,引导农牧民群众科学规划房屋建设。二是在安居房建设标准上,充分考虑建房户的承受能力,不搞“一刀切”和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注重尊重民意。三是在安居房建设的选址上,注意避开洪患区和地质灾害易发区、隐患区,积极帮助农牧民做好选址工作。四是在抓安居房验收上,不断细化任务、细化标准、细化环节,注意把握细节,以确保工程质量。芒康县以保障民生为根本,着力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一是进一步加强城镇低保工作。通过摸底核实,将符合条件的150424人城镇困难家庭和群众纳入到最低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城镇低保对象的“应保尽保”。二是进一步做好农牧区低保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农牧民最低生活保障。现已完成今年上级部门下拨生活救助资金210.3万元的兑现工作。三是进一步搞好社会福利工作。以逐步建立起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和活动场所为重点,完善孤儿救助、收养及五保人员帮扶和供养为关键的社会福利工作新机制。四是进一步强化农村医疗救助工作。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创新机制、提高效率、完善方案来逐步推进农村医疗救助各项工作向前发展。上半年完成低保户、五保户及困难户群众参加新农村医疗合作达51人次,救助金63316元。同时实施了水电开发、农村安全饮水、城镇饮水建设、廉租住房、安居工程等项目建设,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五大难”问题,着力保障困难群体的生产生活,全力筹办利民实事,千方百计促民富、解民忧、保民安。

 

图片新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