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38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芒康县以“四好”建设(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和谐共建好、基础设施好)为目标,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事关农牧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头等大事来抓,精心部署,狠抓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培训工作力度。为切实加强基层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农牧区基层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顺利实施“五大战略”提供组织保证,芒康县利用4月份一个月的时间,举办了两期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对16个乡(镇)60个行政村的党支部书记进行了轮训,两期共76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培训,村支部书记增强了做好村委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到了开展工作所必需的各种实用技能和技术,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通过讨论交流、实地考察,各村委会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得到及时推广,为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提供了机会和平台,为各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改善班子结构,优化领导配制。逐步完善干部任用机制,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看政绩、听民意”,提拔任用干部。每村培养2-3名年龄在35岁以下,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思想解放,充满朝气活力,热心农牧区工作的村级正职后备干部,使村委会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得到了改善。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派了3名乡机关干部到村任职,3名大学生入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从而进一步改善了村干部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加快了多层次、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的步伐,优化了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结构。
三是加强农牧区党员管理工作。把好入口关,在抓党员发展工作时,严格履行程序,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不吸收入党,有效防止了降低标准、搞突击发展的情况。把好管理关,乡、村党支部定期加强党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党员按时参加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内杜绝了“特殊党员”的存在。把好培养关,全面实施“双向培养”工程,注重在村级非党员干部、非党员后备干部、优秀青年农牧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打工返乡创业者和具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把好教育关,在农牧区通过贯彻落实四个长效机制和农牧区党员十项制度,使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中央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上来。
四是开展县级干部包乡和结对帮扶。所有的县级领导干部定点包1个乡镇,积极对乡镇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根据所包乡镇的实际情况,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深入村、组和寺庙开展排忧解难、排查调处和宣传教育工作。机关党支部与农牧区基层组织结成帮扶对子,引导资金、信息、技术等发展要素向农村倾斜,坚持县城带动乡村,推动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突出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