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3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类乌齐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针对牦牛价格高但市场范围小、存栏基数大但商品率低、肉品质较好但品种性能退化严重、优越的天然条件但开发意识不够、一支庞大的畜牧兽医从业人员但带头人少等问题,认真调研,集思广益,采取十二项有力措施,做大做强牦牛这一特色产业。
大力实施牦牛改良。建立“县—乡(镇)—村”三级冷链体系,引进野血牦牛和优良地方品种如天祝、九龙牦牛等冷冻精液进行提纯复壮,提纯复壮后的牦牛在初生重、生长速度、抗病能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后代公牛可直接育肥出售,后代母牛再和西门塔尔牛、黑白花奶牛进行种间杂交,这样可以大大提高牦牛生产力。
强化推进草场改良。进一步完善草场承包责任制,及时解决边界草场纠纷,对草场进行科学的围栏、轮牧、休牧,冬季及时灭鼠、夏秋季及时杀虫,对产草量低的牧草地要引进优良牧草如披碱草、老芒麦等进行补播改良草场,大力兴修草场人畜饮水工程,返青时节和在天晴少雨时及时浇灌、施肥,提高草场产出。
建立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组建一支精专业、熟业务的人才队伍,确保县城有专家、镇村有兽医,县城建立畜牧兽医服务部,主要业务有畜牧兽医知识咨询、兽医出诊,饲料、兽药、疫苗、种子、医疗器械的供给等,有条件的乡镇和牧业比重较大的乡镇逐步建立畜牧兽医门市,确保服务体系延伸到每个角落。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实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民”的形式,对牦牛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增加农牧民收入。龙头企业也可以自己建立牦牛育肥场,通过收购农牧民的架子牛或淘汰牛短期育肥后宰杀加工,这样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各级政府和部门通过各种媒体大力介绍宣传牦牛产业化项目,真诚招商、创造条件招商,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加强对农牧民培训。实行“一二三四”培训工程,一就是培训时发给农牧民一本畜牧兽医小册子,有藏汉两种文字,语言通俗流畅易懂,并尽量配以图片。二就是一年培训两次,一次一到两天,春秋两季农闲时进行,由乡镇政府召集并发放适当的误工补助。“三四”就是指每次培训传授三至四门非常成熟的实用技术,力求掌握,不求贪多。
建立疫病防控体系。县乡(镇)政府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加大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督查力度,确保口蹄疫、牛出败防疫密度达100%,体内外寄生虫驱除率100%,圈舍环境消毒率100%。在集中防疫工作完成后,采用随机抽取血样进行实验室抗体检测,凡达不到抗体要求的,对相关人员要严肃处理。同时加大对疫苗冷链体系的建设,确保疫苗安全有效。加大村级兽医的投入,确保村村有兽医。
着力更新兽医知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畜牧兽医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对农牧系统中有上进心、接收能力强的年青人可以选送到相应的农业院校脱产学习半年到一年;请进专家教授学者对在职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培训,主要内容有人工授精、疫病防治、草场改良、灭鼠杀虫等实用技术,培训完后要及时进行考试,以了解掌握的程度。
不断提高出栏率。一是转变农牧民惜售、忌“杀生”的传统观念,通过召开培训会、村民会,悬挂宣传标语等方式转变观念。二是对可出栏的青壮年牛和老、弱、病、残及失去繁殖生产能力的牛,进行补饲短期育肥后出售。补饲前集中驱虫,冬季要修建棚圈,暴雨雪天要日夜补饲。三是政府加大对出栏牦牛的补助,加大宣传鼓励出栏,同时加强对各乡镇政府的考核。
建立人工饲料地。养殖牦牛的农牧民在低海拔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人工饲料地,种植青稞、燕麦、饲料玉米及优良牧草,青稞可以在育肥和暴风雪期间补饲,饲料玉米可青贮在冬春季缺草时使用,这样牦牛即使在漫长的冬春季节依然不会掉膘,可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怪圈,可保证一年四季平衡出栏,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丰富市场。
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加大牦牛产业的投入,加强项目建设后的扶持力度,实行“扶上马再送一程”,对冷链体系、草场改良、服务体系、兽医和农牧民培训工程、疫病防控体系和育肥棚圈建设等项目资金要打捆使用,统筹安排,要集中力量办好每一件事。
办好牦牛育肥基地。建设好牦牛育肥基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现代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必然要求。牦牛育肥场是畜牧科技展示园,是“做给农牧民看,带着农牧民干”的样板田,是推动牦牛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推动器,能够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牦牛产业的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二是加大宣传,明确政策。三是细化分工,团结协作。四是提升档次,科学育肥。
加大牦牛饲养管理。第一,注重犊牛的饲养要点:一是呼吸畅通,二是肚脐消毒,三是早喂初乳,四是早期断奶。第二,做好牦牛的育肥:一是合理增加出栏头数,二是牦牛驱虫,三是防鼠、防蚊蝇,四是牦牛的补饲,五是棚圈建设。第三,做好防疫保健。第四,做好配种。第五,做好牦牛的杂交改良和提纯复壮。第六,做好牦牛的几种主要疫病的防控:一是口蹄疫,二是炭疽病,三是牛布鲁菌病,四是牦牛肉毒梭菌中毒,五是片形吸虫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