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40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卡若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在惠民利民上做文章,努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推进学习实践活动扎实开展。
做到“四个到位”,确保安居聚民心。安居工程建设中,努力在抓重点、抓关键上下功夫,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强化组织领导,督查到位。县、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加大指导力度,大力开展检查督导建设工作。特别是对2006年以来实施的安居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开展了“回头看”工作。同时,认真做好了安居工程的建档立卡和安居户各项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措施到位。在抓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要求,紧密结合实际,着力推进1520户安居工程、61个村级活动场所综合配套设施和2个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的建设。三是保证进度质量,监管到位。全县各安居工程建设点、各片区、各新农村建设指挥部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将驻地督导和巡回检查相结合,采取分片、分户负责的方式,确保了工程进度、质量两不误。四是实行部门联动,协调到位。继续做好资金筹措,注重发挥安居工程国家补助资金“引子”的作用,形成水利、农牧、科技、交通等部门上下联动的新格局,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安居工程的建设。
抓好抗旱防灾,确保民生促和谐。针对当前的旱情,启动《卡若区防抗灾应急预案》,采取九项措施,全力抓好抗旱防灾工作,确保将群众损失降至最低。一是派出6个工作组、100余人次深入各乡(镇)、村调查了解农牧业旱情,组织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旱防灾工作;二是落实11个乡救灾粮29万斤、抗灾饲料14万斤、价值4.5万元的防抗灾应急药品,下发防雹弹90发、三七高炮弹20发。同时,购置喷施宝、尿素等20吨,对农作物进行追肥,促进生长,提高产量;三是紧急购置价值20万元的抽水设备,协调消防部门借用14台抽水泵,发放到7个主要的农业乡(镇),对离河床较近的农田,进行抽水灌溉;县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党委、政府派出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组织对有水源储备的地块进行轮流灌溉,防止群众因水源紧张发生争执和纠纷;四是积极协调地区消防大队安排20台/次消防车对公路沿线的粮田进行灌溉。使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党委、政府和人民子弟兵的关心,进一步巩固了军政军民关系,凝聚了民心;五是对灾情严重,已经绝收的地块,由各乡(镇)组织农牧民群众及时进行收割,采取补种元根、饲草等措施,尽量减少损失;六是县农牧局、畜推站组织工作组走村入户,加大牲畜出栏的宣传教育力度,克服“惜杀惜售”观念,提高商品意识,增加农牧民的现金收入;七是围绕农牧业防抗灾工作,在嘎玛、柴维等乡投入2万元资金对1200亩因去年受蝗虫影响的粮田进行喷药灭虫,防止蝗灾的重新发生和蔓延;八是县卫生防疫部门和农业部门先后派出2个巡回医疗组赴各乡(镇),采取各项措施,开展人畜防病治病工作;九是通过各种渠道,采取组织劳务输出、兴办经济实体、抓好农牧业特色产业项目等措施,想方设法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弥补因旱情和虫草产量、价格下降带来的损失。
发展蔬菜产业,确保惠民求发展。以“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如意乡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增加农民收入,造福当地百姓,努力推动“一产上水平”。一是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建设。搞好规划、突出重点,充分利用如意乡区位优势,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实施建设,为实现蔬菜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蔬菜基地总投资500万元,建设面积50亩。拟建63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已有50栋温室的主体工程完工,其余13栋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2000立方米水塘的墙体已完工,地基已夯实,引水工程的主管架接工程也基本完成。二是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如意乡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紧密结合“党的惠民政策进万家”活动,采取有力措施,引导和鼓励当地农民群众参与基地施工建设,帮助他们增收,使基地建设项目真正成为造福当地百姓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截止目前,参与蔬菜种植基地建设的群众共4065人次,带动当地农户82户468人增收。
建设新型农村,确保试点见成效。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乡镇—俄洛镇,将新农村建设工作与学习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三项措施,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见成效。一是镇党委、政府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推进”的要求,深入基层,开展调研,针对区域特点,认真分析现状,确定了俄洛镇新农村建设“依靠群众、示范带头、梯度推进”的工作思路。二是统筹安排,把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与农牧民增收、公路建设、饮水入户及沼气推广等结合起来。三是坚持从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尊重群众意愿,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截止目前,已为39户建造好了安居房屋的主体工程,建立了9个反季节蔬菜温棚;完成了环村公路建设,以及村级组织配套设施建设;完成了安全饮水入户和沼气推广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