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援藏干部>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争做援藏干部的楷模

2014-03-16 09:16 来源:新华网 点击:0

 

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争做援藏干部的楷模

--记重庆市第五批援藏干部邓明同志先进事迹

 

20077月初,按照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带着重庆市3100万人民的嘱托,怀揣为类乌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的梦想,带着类乌齐县4万多各族干部群众的殷切期盼,邓明同志放弃重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远离故土、告别亲人,踏上了对口支援类乌齐县的新征程,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对口援助工作。

刚进藏时,邓明同志出现头晕、呕吐、腹泻等典型高原反应,夜不能寐,寝食难安。当看到类乌齐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到广大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场景,一向坚强的邓明同志忍不住泪眼朦胧。进藏不久的邓明同志克服高原反应,克服语言交流不通等困难,走村入户,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不久便对类乌齐县的县情、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有子大致的了解,对下一步的总体规划、发展思路、阶段性目标、实施步骤等有了初步计划。结合人才援藏、经济援藏、智力援藏、技术援藏的要求,与县委、政府班子一道提出了“七个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

初来咋到的邓明同志首先感受最深的是类乌齐县的基础设施极为落后。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城镇居民饮用水也没有经过任何过滤处理,办公楼也是60年代修建的砖瓦结构,加之年久失修已被相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如何才能改善类乌齐县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邓明同志最大的牵挂。经过两面三地来回奔波,邓明同志争取到了援藏工作以来的第一笔资金。为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邓明同志查资料、请专家、看现场、做评估。终于投资960万元的以改善办公条件为基础的县行政服务中心、机关周转房、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幼儿园、电视台机房改造和数字电视改造工程顺利动工修建并按照交付使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邓明同志几乎每天都要亲自前往施工现场查看,对不符合设计要求、不按照设计流程施工导致工程质量不合格的地方,邓明同志更是深恶痛绝,有时甚至大发雷霆,责令施工单位立即整改。在邓明同志的监督督促下,对口援藏的项目一个个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计流程有序施工,既保证了项目建设质量,又规范了该县的建筑施工环境,成为全县有名的优质工程。导致有些施工单位背后说邓县长“特讲原则、特不好对付、特不尽人情”。

邓明同志通过个人关系积极向对口区县、企业协调共争取计划外援藏资金600余万元。获捐价值11.8万元的办公用空调和20万元的柴油发电机一台;协调援建了造价35万元的希望小学和价值10万元的书包;以及为县中、小学分别建造了价值20万元的学生澡堂;争取到了40台办公用电脑和20台摩托车;在筹集资金的同时还协调技术人员进藏对县水厂进行了改良建设,恢复并规范了水厂的运作。

看着该县丰富牦牛资源没有形成产业做成品牌,传统的放养模式牦牛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低下,不仅浪费草场,造成农牧民群众因争夺草场资源等引发群体性事件,更显现出了“山上牦牛多与市场无牦牛肉销售”的突出矛盾,邓明同志更是痛心疾首,若有所思。一向沉着稳重的邓明同志查阅了大力有关牦牛养殖的资料,远赴吉林、新疆等地学习养殖技术,还主动邀请自治区农科院、自治区农牧局专门研究牦牛养殖的专家赴类乌齐县,调查了解为乌齐县的牦牛养殖问题,探讨如何把本来就肉质嫩、口感好的类乌齐牦牛肉做得更好。研究编制了《类乌齐县牦牛产业化建设发展规划》,为类乌齐县的牦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体制机制上的有力保证。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对比,在邓明同志的不懈努力和积极带动下,类乌齐县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已建成投入使用。近1000亩的饲草种植基地为科学喂养、绿色喂养牦牛提供了充足的草料供给。第一批集中育肥的牦牛已顺利入圈,且长势良好,膘情肥厚。预计市场前景可观,大可作为。鉴于我县的牦牛集中育肥基地建设的规模大、投资多、效益好、示范作用明显,地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该基地确定为昌都地区第一家牦牛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志着类乌齐县沿续几千年的传统养殖模式正式得以突破,原本传统观念浓郁、极力反对修建牦牛育肥基地的农牧民群众,在参观牦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看到集中育肥牦牛的长势后无不竖走大拇指,称赞“这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以后我自己也要这么做,还希望得到这个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技术人员的指导”。这一举动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广大农牧区可是不多见的,首先是用事实说话,引导农牧民群众转变了传统的思想观念。第二是为农牧民群众开创了牦牛集中育肥的先河,既缩短了牦牛养殖周期,又缓解了草畜矛盾,更为农牧民群众提高牦牛养殖效益、拓宽增收渠道做出了表率,发挥了模范作用。

    西藏是一个特殊的民族地区,类乌齐县的宗教氛围更是浓郁。藏传佛教有着悠久的历史深远的影响,在农牧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领域占有绝对的地位。因此,邓明同志把把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作为头等重要的政治任务来贯彻落实。自拉萨“3.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以来,作为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的邓明同志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更加明白“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的深刻道理,更加懂得了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紧迫性、重要性、必要性和必然性。因工作需要,邓明同志自觉学习了《党和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史》等资料,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类乌齐县甚至西藏的民族宗教工作,为更好地与群众接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邓明同志经常说“社会不稳定,人类文明就开始退化。达赖集团妄想分裂祖国,南宫28绝对允许。我作为一名援藏干部,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用自己的鲜血捍卫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在所不惜”。从此豪言壮语可见一斑,邓明同志立场十分坚定,旗帜十分鲜明,认识十分清醒,态度十分坚决,是一名拥护党的领导的好党员、好干部,是一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优秀援藏工作者。

   邓明同志认为,援藏不仅是援项目、援资金,最关键是援观念、援思想、援人才。因此,邓明同志十分注重干部职工思想观念的更新,在类乌齐县掀起了干部职工思想大变革的新热潮。邓明同志始终认为,要干好工作,干部是第一位的,而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是基础性,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是决定性的。因此,邓明同志积极奔走,多方筹措资金,有时甚至自己出钱出力,选派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干部赴内地省市挂职锻炼、参观学习。其目的就是要让类乌齐县的干部职工学习开拓视野,增长见识,解放思想。用新的观念、新的思路、新的方式有力地带动了类乌齐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革新,为类乌齐的跨越式发展增添了活力。邓明同志更是把“援藏干部”与“干部援藏”发挥得淋漓尽致,提倡务须以独到的理念和做法,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尽最大努力、让更多干部有机会赴内地挂职锻炼、学习交流。三年来他跑遍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先后组织了62名机关干部、中小学校长赴内地参观学习,为类乌齐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留下了一大批带不走的援藏干部。   

在三年的援藏工作中,邓明同志始终身体力行地践行着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词,履行着当初进藏时的庄严承诺,兑现着巴山人民的谆谆嘱托,实现着大山人民的殷切期盼。这就是重庆市第五批对口支援类乌齐县的县委常委、政府副县长邓明同志的真实写照。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