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卡若区“五项举措” 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

2016-06-02 16:28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今年以来,卡若区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作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改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一个重点民生工程,以促进群众增收为重点,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国道沿线、条件成熟区域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集中安置、注重实效,主动作为、迎难而上,向前追、往前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建设,举全区之力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确保涉迁群众如期、顺利入住。
(一)坚持做到“三个科学”,理清搬迁思路。一是区情分析科学。卡若区虽地处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但广大基层农牧区地处高山峡谷,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薄弱,穷面广、穷度深、穷困多、脱贫难度大。卡若区在多方调研、科学分析区情的基础上,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载体和途径,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全区158个行政村中重点筛选出城关镇达瓦村达荣卡自然村安置点,卡若镇卡若村村安置点,俄洛镇孔玛村安置点等8个安置点299户1192人的建档立卡户作为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同时,在自身财力紧张、建设任务重、搬迁难度大、建设工期短的困难前提下,自加工作压力,将埃西乡蒙普村安置点、城关镇野堆村安置点、城关镇生格村安置点等10个点273户997人建档立卡户列入第二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对象。二是搬迁方式科学。始终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则,在广泛征求多方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将18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进行集中安置,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集中配套难、建设成本过高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开展。三是规划设计科学。区发改委、住建局联同规划设计单位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把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重要目标,从生产生活条件改善、附属生活配套设施完善、就业扶持等方面全力做好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规划设计工作。先后利用4个月时间31次深入到安置区现场进行实地勘探、规划,并召开5次规划评审会对规划进行会审,提出整改意见23条,规划审计反复修改13次,其中如意乡杜嘎、桑多安置区修改达5次。截至目前,第一、二批18个安置点已开工建设16个(卡若镇多然村由经开区负责实施,现已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8.9%;城关镇生格村安置区正在进行规划设计,沙贡乡果洛村安置区完成初步规划方案,审查调整中。
(二)坚持做到“三个强化”,保障组织领导。一是组织领导强化。及时成立了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王伟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泽仁为常务副组长,区四大班子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区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各寺庙管委会党组织书记、主任为成员的卡若区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政策保障组、社会保障组、转移就业组、矛盾纠纷调解组、社会帮扶组、产业脱贫组、易地搬迁脱贫组、教育脱贫组、督导考核组、规划计划组、生态补偿脱贫组等12个专责组,细化了工作职责。二是安排部署强化。先后主持召开区委常委会、区委专题会议、区长办公会议、指挥部(办公室)专题会议、电视电话会议研究部署精准扶贫工作17次,听取专题汇报411次,先后多次深入安置点现场进行实地调研,实时掌握建设情况。三是分片督导强化。建立健全了包乡区委常委督导、县级领导抓总、科级干部具体负责的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形成了人人肩上有任务、人人手上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坚持做大规模效应,抓住“试点”建设。卡若镇卡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作为2016年易地扶贫搬迁及同步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示范村,依托离城区较近、靠近国道沿线、交通条件便利、基础设施集中等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计划总投资600万元打造卡若村农业生态园,拟新建5座新型温室大棚(实施QQ农场)、园区管理房、休息凉亭、观景台、环山步道、停车场等,并在园区种植生态林、经济林800余株,营造宜发展、宜居住、宜旅游、宜就业的新环境、新景象、新生活,着力将卡若村打造为生态旅游新村,实现易地搬迁引领脱贫、生态旅游引领新村的目标。目前,卡若村农业生态园项目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6月中旬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将采取“基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积极鼓励吸纳建档立卡户参与生态农业体验园区管理。预计可以通过一系列产业扶持、项目带动,帮助建档立卡户29户114人,实现人均增收5000余元,达到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四)坚持实现资源聚集,整合项目难题。一是解决建设资金短缺。为有效克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减轻群众建设负担,卡若区将整合涉农项目资源作为项目实施的有效途径,积极协调扶贫、住建、农牧、水利、民政、土地等部门项目及以往沉淀资金,整合精准扶贫专项资金3800余万元,统筹安排用于精准扶贫项目建设,最大效益发挥资金整体使用效能,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二是解决建设生产用地。针对安置区土地建设问题,积极采取征用与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有偿征用地上附着物土地,一方面选择地质结构稳定、土壤肥沃、邻近国道沿边、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便利的区域进行开发,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用地和搬迁群众基本生产用地得到保障。同时,对搬迁户原址土地进行复垦、生态恢复和退耕还林还草等。
(五)坚持增加群众收入,扭住产业扶持。卡若区始终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扶持作为全区产业扶持的重中之重,下大力气、花大功夫重点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产业扶持项目。共申报城关镇达瓦村达荣卡自然村优质奶牛养殖基地项目、埃西乡蒙普村康巴香鸡养殖项目、俄洛镇孔玛村元根种植饲料基地、沙贡乡果洛村康巴藏猪肉加工厂建设项目、拉多乡西那村扶贫洗车场项目、妥坝乡妥坝村农畜产品集散中心项目等21项,涉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五大类,共投资约1.5亿元。截至目前,卡若镇卡若村现代农村体验园区项目、城关镇古道山庄项目、如意乡油菜花种植基地项目、沙贡康巴香猪基地建设项目、埃西乡、如意乡经济林种植项目、城关镇达瓦村达荣卡自然村优质奶牛养殖基地、埃西乡蒙普村热巴自然村经济林业项目已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