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宫28

    科技惠民 旅游富民 安居利民

    2014-03-26 15:37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在学习实践活动各项工作中,八宿县以“科技惠民、旅游富民、安居利民”为工作重点,切实做好各项支农惠农、强农富农工作,大力推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农牧区发展,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科技惠农工程助推农牧业发展。八宿县始终把科技惠农工程放在突出位置,着重依靠科技提高农牧业发展水平,不断推进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取得了显著成效。八宿县农牧局等有关部门深入到农牧区,召开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了解农牧民对科技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以农牧民“缺什么就培训什么”为原则,组织农牧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牧民科学生产,组织举办各类培训班,将农牧民急需的实用技术送到农牧民手中。截止到目前,八宿县共举办农牧民作物种植技能培训班8期,培训农牧民423人次,传授新型实用技术6项,送技术进村入户110余次,帮助农牧民解决生产问题10余项,县15名技术人员常年在农牧区指导生产;在实用技能方面,共举办机动车维修、餐饮服务、绘画等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人才300余人。进行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沼气使用与维护、蔬菜种植等培训班6次,培训农牧民群众达600余人次。八宿县在今年上半年将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875万元,同比增长18.47%,农牧民人均收入达到770元,同比增长28.33%。

    依靠独特地理优势,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八宿县依托地处318国道沿线的独特区位优势和茶马古道文化、民俗文化和川藏文化融和交汇的深厚底蕴以及高山与江河环保、石林与湖泊相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错排布的独特旅游资源,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市场运行、全面参与”的方针,走国家投资、民间投资和招商引资等多渠道融资的路子,打造重点旅游景点,大力开发旅游业,使旅游业成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有力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八宿县累计投入资金1000万元,用于改善和建设然乌湖、然乌村藏家乐一条街、旅游民俗村、八宿寺等旅游景点。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在然乌湖附近建立了一个集食、宿、浴为一体的蓝湖驿站度假村。通过政府扶持、群众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在然乌镇建立8家藏家乐、四家大型宾馆和一支旅游文艺表演队。投资437.22万元用于康沙村至来古村全长18.4公里的旅游景点公路建设,项目建成后,将解决然乌镇雅则村、来古村2个行政村142885人的出行难问题。截止到目前,八宿县已有宾馆、招待所39家,一次性可接待游客796人次。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531人次,旅游企业收入24.015万元,同比增长38.7%101%。

    安居工程利民,成效突出。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八宿县坚持安居与乐业并重,安居工程与新农村并建,并同经济发展相结合,不断带动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取得了突出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有效工作机制。成立安居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把八宿县14个乡镇分为5个片区,实行县级干部分片包干、联系点单位与困难户“一帮一”和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包户责任制。并要求建设、国土、水利、电力、交通、林业等职能部门积极协调和主动支持配合,提高优质服务,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合理安排建设进度,确保生产建设“两不误”“两促进”。正确处理农牧业生产和安居建设的矛盾,积极组织农牧民开办石料厂,组建施工队、木工队、运输队,引导和扶持农牧民增收致富,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先后成立了邦达镇运输协会、白马镇日吉村农牧民施工队和石料厂,带动成立了白马镇藏猪藏鸡养殖协会、白马镇蔬菜种植协会、邦达镇藏装加工厂等基层经济协会,有力地促进群众增收。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以人为本、尊重民俗”、“尊重资源、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重点,分类指导,重点解决困难户危房改建,抓好抓实旧村改造、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努力建设“路面硬化、卫生洁化、家庭美化、环境优化”的“四化”新村。目前,共建设整村推进安居工程848520平方米,受益人口227人;完成拉根乡绕巴村等4个新农村示范点232户安居工程建设,受益人口1409人,建成村委会活动场所和综合配套设施62个。四是多方筹资,保障建设。在安居工程建设中,鼓励群众“村帮村”、“邻帮邻”、“户帮户”、相互换工及集体投工投劳,通过群众筹一点、政府补一点、援藏帮一点、社会助一点、银行贷一点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今年上半年,八宿县共完成投资2614.93万元,其中政府补贴523.5万元,村级组织配套资金202万元,筹集社会和民间资金及群众投劳1769.43万元,银行贷款120万元。

    图片新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