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39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在深入学习实践活动中,丁青县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村官新途径,为帮助大学生“村官”尽快融入农村、进入角色,采取四项措施加强培养,使他们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健全管理模式,做到“以严促管”。按照县级抓宏观、乡级抓具体、村级抓日常的管理模式,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三级管理。一是县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实施大学生“村官”管理的有关政策,将“村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二是乡(镇)实行“一月一总结、一季度一座谈”制度,时刻掌握“村官”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三是村级党组织制定大学生“村官”行为规范,向农牧民做出任期承诺,要求“村官”在实践中调查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形成调研报告,为所在村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建立帮带机制,做到“以老带新”。在乡(镇)建立帮带机制,通过“一老带一新”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言行身教。村委会委派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传授“村官”村务管理、民间纠纷处理等知识。同时,村党支部书记带“村官”,一方面参与本村各项工作,一方面深入了解村情村貌等基本情况,做到开展工作带在身边,重要活动引导参与,让“村官”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锻炼成才。
强化培训教育,做到“以训促学”。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有选择性地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工作常识培训,并将大学生留在乡(镇)机关跟班学习一个月,并结合工作实际,从工作、业务知识等方面进行指导。
建立联户制度,做到“以访促思”。要求大学生“村官”根据实际,在通过走访低保户、五保户或生活困难党员户,了解他们所想、所需、所盼和通过走访专业大户或致富能手,了解他们脱贫致富门路的基础上,思考本村经济发展对策,与村“两委”一道研究发展本村经济的思路和措施。目前,丁青县大学生“村官”共联系低保户、五保户和生活困难党员8人,提出发展对策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