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26 15:42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洛隆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通过科学制定措施、大力推广科技、推行新的产业经营模式和培养致富带头人的方法,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增收致富措施细。洛隆县紧紧围绕“立足农民富,创建文明乡,建设新农村”主题,积极探索破解制约农牧民增收难的问题。一是科学研究制定《洛隆县2009年度农牧民增收方案》,细化各乡(镇)增收措施、工作时间、进度安排及质量要求,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确保增收工作有新方法、新措施、新突破。二是建立三级台帐,切实把增收工作做细、做实。目前,洛隆县11乡(镇)65个村建增收台帐户6780户,乡(镇)、村、户建帐率达100%。三是县农牧局将增收工作纳入农牧业发展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增收工作激励机制。四是严格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切实从农牧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加大了对各项补贴、补助资金在落实过程中的监管力度,政策性增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五是积极扶持城郊农牧民开展蔬菜、经济作物种植和特种养殖,切实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六是将农牧民绘画协会、运输协会、劳务协会、建材加工生产协会等集体增收组织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在各乡(镇)进行推广。
科技推广方法多。一是在春播过程中,将机械操作、科学喷药、配方施肥等一系列现代科技模式取代原始的二牛抬杠、无药可施和单一的施肥模式;二是由良繁及配方施肥技术小组人员严格按照良种繁育操作规程和《配方施肥示范实施方案》认真细致的指导群众开展机耕、机播、科学施肥、合理喷药等技术工作;三是引进农牧业实用技术,洛隆县孜托镇农机化全套作业技术、孜托镇高效日光温室技术和沼气建设技术已完成引进工作,现项目正在建设中;四是开展农牧民科技培训,包括常见普通的诊疗技术、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技术、针灸治疗技术,青稞、小麦、西瓜和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农技、农机实用技术和3414操作规程,二级良繁和沼气培训技术等,共有3090人参加了培训。
产业拉动收益实。一是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经营模式,与280户农户签订了30万斤白青稞收购合同,与5乡(镇)农户签订了6万斤优质油菜收购合同,使种植户均增收380元;二是多方争取430万元资金对县糌粑加工厂进行了改扩建,现已投入使用,糌粑加工能力已提高到50万斤,菜子油加工能力已提高到10万斤,糌粑年销售收入达80万元,可带动生产基地的600多农户均增收800元;三是在县城设立特色产品销售门市,为特色产品搭建销售平台,孜托、白达、康沙等乡(镇)民族手工艺品累计展销5批次,创收2万余元,可带动50户群众户均增收400余元;四是由县府筹措资金18.86万元发展藏猪、藏鸡特色养殖,群众积极性较高,产品已陆续上市,从收益情况来看,可带动10户群众户均增收1000余元。
模范带动成效显。按照“把优秀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的要求,洛隆县各乡镇大力培养农村治富带头人,现已培养300余带头人,重点以10000亩(其中:核心区5000亩,辐射区5000亩)的青稞标准化栽培,藏猪、藏鸡等特色养殖,145座高效日光温室和大棚温室建设,西瓜与无公害蔬菜14亩种植等项目帮助农牧民群众了解致富门路、掌握致富方法、推广致富范围,不断实现农牧民群众增产增收。在致富带头人的影响下,广大农牧民摆脱贫困逐渐走向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