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援藏干部>

三江流域圆壮志 藏东教育普新篇

2014-03-16 09:16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20075月,肩负天津市委市府的重托,怀揣海河儿女的期盼,肖伟同志来到了雪域高原,成为第五批援藏干部的一员。昌都地区被人称为“三江流域”,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及其支流将全境“切割”成千沟万壑,虽景色秀丽,风光迷人,但是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对一名在低海拔地区工作生活的汉族同志来说,不仅是身体的考验,更是意志的磨练。他不畏困难,坚忍不拔,克难攻坚,主动放弃优越的条件,义无反顾、满怀热忱地投身昌都地区的教育事业,从智力上支持、从资金上帮扶,为昌都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一、深入调研摸情况,准确判断出实招

入藏以来担任昌都地区教育局(体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职务。几年的工作中,处处体现出一名优秀援藏干部的优良素质。他政治敏锐性强,对党的理论以及政府的决策部署理解全面,贯彻迅速。2007年昌都地区面临着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迎接西藏自治区检查验收的艰巨任务。上任伊始,该同志不顾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克服缺氧、饮食习惯不适等困难,坚决服从局党委的安排,骑马步行、跋山涉水走过了昌都地区十一个县几百所学校,摸情况,找问题,定措施,查效果,出报告,为昌都教育出谋划策。昌都地区学校分布十分分散,在10.8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220多所学校,300多所教学点,平均494平方公里才有一所学校,且公路多在悬崖峭壁上,雪山江河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次下乡都是一次生死的考验,更何况数月奔波在这样的路上。经深入调研,该同志发现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瓶颈因素,交流培训缺乏导致队伍知识技能偏低。为此,该同志积极向局党委建言献策,主动到天津市教委联系培训工作。20085月,第一批60名基层小学教师顺利前往天津培训学习。该同志不辞辛劳,亲自带队,确保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援藏三年来,在该同志的努力下,天津市委市政府以及使教委的大力支持我地教师培训工作,为我地培训小学教师和小学管理干部248人。另外为支援我地学前教育和大骨节病区异地育人“爱心幼儿园”,还为我地培训20多名幼儿教师。经过该同志协调落实,天津市已为我局实施教育援藏项目14个,援助资金1200多万元,培训小学教师达1000多人次。

二、无分假日勤工作,三载春秋洒汗水

拉萨“3.14事件”以后,西藏昌都地区的维稳任务异常严峻。肖伟同志几乎24小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援藏三年来,通常是白天上班,晚上带班参加维护稳定工作。几乎放弃了所有双休日,逢节假日,他与其他同事一同参加联防工作,遇到紧急任务,随叫随到,从不叫苦叫累。2009年底,其他同志都与家人团聚,欢度新春佳节,他却因工作需要毫无怨言地留在了单位里。一个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生活上的困难可想而知。他把对亲人的思念化为工作的无穷动力,每天处理大量的工作,而且经常带病工作,其他身边的本地同志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肖伟同志在援藏单位分管德育、艺术、体育、卫生、安全等工作,联系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自治区首批重点高中)的工作。这些工作责任重,工作量大,却又很繁琐。该同志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准确把握规律,逐步提高了昌都地区教育系统的德艺体卫工作水平。开学第一课是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为提高学校德育水平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为提高该项工作的实效,肖伟同志沉下身子,靠前指挥,认真贯彻单位主要领导的工作意图,使得昌都地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在该同志指导下,庆祝“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系列活动、“六一”文艺汇演社会反响强烈;2009年昌都地区第八届中学生运动会被公认为最成功的一届;8月,他作为代表团团长带领昌都地区代表团参加了西藏自治区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此次运动会,共有自治区所辖六地一市、直属单位10个代表团参赛。昌都地区代表团全体运动员、教练员顽强拼搏,获得篮球甲组冠军、乙组亚军,勇夺团体总分第三名,创运动会举办以来昌都地区参赛的最佳成绩,打造了昌都地区的强势体育。面对成绩,该同志没有骄傲,而是冷静思考昌都地区学校体育如何从根本上增强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孩子们健康、快乐、茁壮的成长。昌都地区学校体育“1211”工程方案在该同志的工作思路中完整形成。

三、加强团结作表率,无私奉献创佳绩

针对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工作实际以及在反分裂斗争的特殊形势,他阅读了大量关于西藏历史、民族、宗教、民俗的书籍,认真领会中央关于新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反分裂斗争的正确方向。3.14事件发生时,援藏单位西藏昌都地区教育局主要领导参加地委行署的紧急会议,只有肖伟同志与另一名副局长(女)在家工作,当时维稳形势异常严峻,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不允许出现丝毫偏差和任何疏漏。该从思想上迅速认清达赖集团的分裂图谋和反动本质,以实际行动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自觉和党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落实单位主要领导的工作部署,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好评。

学校是维护稳定确保安全的重点单位。他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学校,全面布置应对突发事件的具体措施,经过与其他同志团结协作,沉着应对,扎实工作,切实维护了教育系统的稳定。为加强对学生进行反分裂教育,组织出台了《昌都地区学校维护稳定工作指导细则》、《昌都地区学校维护稳定工作考评办法》等一系列规定文件,并主持编写、编辑出版了《中小学生维护稳定若干个怎么办》,同时大张旗鼓地在全地区教育系统开展一系列反分裂教育主题活动,为维护昌都社会局势稳定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三年来,该同志除落实工程项目援藏、资金援藏外,还落实多项“智力援藏”。学校管理讲师团、学校德育讲师团进藏培训,邀请了天津的全国知名基础教育专家来昌讲学,对教育系统干部、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为昌都基础教育会诊把脉,提出关乎昌都教育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促成天津中学、南开中学、天津一中等名校和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等单位结成“手拉手”学校,几所名校从教师培训、挂职锻炼、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硬件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方面为地区一高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以外,教研员专家讲师团、职业教育专家讲师团进藏讲学指导正在落实之中。智力援藏、讲师团计划所需的一切费用,均由天津承担。

该同志资助了昌都地区职校两名贫困生三年的学习生活费用1万元(如果这两名贫困生2010年能考上大学,将继续资助他们完成大学学业);特殊党费、下乡慰问、向灾区捐款等爱心活动共计5000余元。与人玫瑰,手留余香,虽然绵薄,但树立的是共产党员的形象,体现的是援藏干部的素质,增强的是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四、艰苦环境得锻炼,应对挑战长才干

大雪覆盖山道,暴雨冲刷泥泞,天气的恶劣与多变,路况的艰难与险阻,时常考量着援藏干部的体质与勇气。但该同志至个人安危不顾,始终以工作为重,树立了天津援藏干部良好形象。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使该同志血压由正常值变为低压100,高压140的高血压状态,心律也由每秒60余下,变为每秒100-120的常态,高原反应带来的头痛、恶心、难以入眠、睡眠质量差,自身免疫力变得低下。该同志默默承受着生理指标变化带来的难以忍受的痛苦,坚守工作岗位上。援藏三年来,该同志严格遵守援藏工作纪律,从不因个人私事麻烦组织。母亲生病,岳父多次病危,姐姐手术,孩子面临小学毕业考试。亲人的安危,孩子的前途牵挂着肖伟同志。但维稳形势严峻,工作任务繁重,他深知自身的责任。为了大局自始至终坚守工作岗位,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默默承受着家人期盼的急切心情和久等不归的不解。

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该同志的教育思想日渐成熟。援藏经历,开阔了眼界,提升了理论和实践水平。他亲身体验了西藏的教育同仁为推动教育科学而付出的艰辛努力,不同的工作岗位使得该同志对教育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教育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更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怎样的积极推进作用。他认为教育虽然有着相同的目标,但由于地理、传统、文化、意识等因素的不同,现成的方法并不适用于不同的地域,只有结合本地实际,形成针对性的有效方法,才有可能达到目标与实现过程的融合。

该同志在领导岗位上,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加强与群众的联系,能将思路化为具体的措施,在实践中取得实效。三年来为我地区教育工作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部分措施甚至具有战略意义。该同志勇于说实话,敢于办实事,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三年援藏经历,历练了本领,增长了才干,通过与少数民族及其他汉族同志的互学、互援,共同提升了精神境界!

三年多时间,昌都地区教育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出现了可喜的发展态势。“两基”巩固提高成绩显著,“控辍保学”水平不断提升。200711月,昌都地区教育局被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评为“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先进单位”,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融入了肖伟同志的辛勤与汗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肖伟同志被昌都地区教育局评为“2008年度先进教育工作者”,2009年荣获昌都地区教育局“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肖伟同志是一名普通的党员领导干部,他继承和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他在政治上立场坚定, 具有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上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办事干脆、处事果断有魄力,敢于面对问题,勇于解决难题;他为人公道正派,作风深入扎实,能严格要求自己,廉洁自律。

在美丽富饶的三江流域,肖伟同志奉献了自己一段最宝贵的年华;在祖国的西南边陲西藏,他谱写了人生一段难以忘怀的篇章,藏东人民会永远牢记海河人民的优秀的儿子——肖伟同志。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