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援藏工作>援藏干部>

结合八宿实际 突出三个“两手抓”-武汉钢铁(

2014-03-16 09:1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20078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一、二批援藏工作、援藏干部完成衔接、轮换,新一轮援藏工作顺利实施。援藏9个多月以来,武钢集团第二批2名援藏干部,结合八宿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三个“两手抓”,为推进小康八宿、平安八宿、和谐八宿建设进程谱写新篇章。

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做到稳定与发展并重。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八宿县地处国道214318线腹心地段,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年年初,在县主要领导均因工作原因不在岗的情况下,县委副书记余贤海,县委常委、副县长张炜二位援藏干部,全面主持县委县府工作,他们以身作则,带头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坚守岗位,为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全力维护社会局势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抓好稳定的基础上,他们把推进八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密结合八宿实际,大力推进“3231”县域经济发展战略,即充分利用然乌、白马、邦达三个镇的区位优势,强化三镇建设,以小城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紧紧抓住318214两条国道线贯穿全县的交通优势,促进公路沿线乡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抓好以邦达草原为核心的畜牧业发展带,以河谷地带为主的特色农牧业发展带,以夏里、瓦、拥、卡瓦白庆四个乡为主的基础农业发展带的三个产业带建设;充分利用我县地处“茶马古道”、“大香格里拉”旅游区和自身旅游资源丰富的地理优势,着力培育八宿县旅游主导发展产业,力争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为了全面推动和落实“3231”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今年初,两名援藏干部主动提出将自己的工作联系点调整到两个发展重镇——邦达镇和然乌镇,以此带动周边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一手抓输血,一手抓造血,做到输血与造血并进。输血是基础,造血是关键。根据武钢第二批对口援藏协议,武钢第二批对口援藏资金分期共投入2400万元,全部用于八宿县输血项目的建设,其中,70%的援藏项目和资金向农牧区倾斜。一是配套投入600万元,新建或改建36个村、2066户农牧民群众的安居工程;二是配套投入400万元,新建30个村委会活动场所及附属设施建设;三是投入120万元,新建9个村级教学点;四是投入200万元,新建14个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五是投入180万元,新建鸡舍800M2,饲料加工车间250M2及配套设施建设,实施藏鸡保护与开发项目;六是投入180万元,新建饲料加工基地、厂房及配套设施,实施种草养畜项目;七是投入340万元,新建县党政会议中心,建筑面积1800M2 及配套设施;八是投入380万元,新建集灾害整治、湿地保护、绿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县城文化广场。截止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然乌镇康沙村教学点、县城文化广场和县党政会议中心的建设,落实援藏资金700万元。今年,将投入980万元进行三大项目建设,分别是邦达草建投入180万元、城区安全饮水工程投入200万元、然乌镇80户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投入600万元。目前,上述援建项目已全面启动。

在抓好输血援藏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武钢集团人才、技术、资源等优势,积极探索和研究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把援藏工作重心放在由输血型造血型转变。为切实抓好八宿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去年9月,他们利用回访催办项目启动资金之机,着重将援藏协议中提到的造血项目——然乌宾馆的共同兴建事宜,向公司扶贫办和主管领导作了认真汇报和详细说明,引起了有关领导的重视。同时,去年11月,还利用八宿县回访武钢之际,分别到建工集团、武钢工会以及湖北省农科院进行了学习考察,利用建工集团的资质优势和农科院的先进科研技术,在帮助扶持八宿县建筑业和特色藏鸡养殖业上寻求合作与发展,切实增加群众的收入。目前,援藏干部还在着手向公司反映争取落实OA自动化建设项目,全面提升党政机关工作效率。通过扎实有力的工作,逐步把援藏工作由“输血型”向科学援藏、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造血型”援藏上来,以促进八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手抓安居,一手抓乐业,做到安居与乐业并举。安居是前提,乐业是根本,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是改善民生,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武钢对口援助八宿县4年多以来,协助完成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1407户,完成“十一五”计划的46.92%,累计补贴投入援藏资金近千万元,为全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全县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1450户,其工作量是全地区第一大户。2名援藏干部主动将自己的工作联系点调整到邦达和然乌两个安居工程建设的示范镇,还按照县委要求,在工作联系点上各自负责对口扶贫联系一个困难户的安居工程建设任务。去年以来,他们分别为困难户和受灾户捐助资金2000余元。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机制,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领导带动,责任到位,建立工作机制;上下联动,服务到位,建立帮扶机制;整体推动,措施到位,建立富民机制”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何让农牧民尽快致富,真正实现“安居乐业”。他们通过深入调研,实施了“五大富民行动”。

一是实施农牧业科技创新行动。要建立布局合理、优势突出的农技开发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精干高效的农牧业科技管理体系。结合我县一点两线四区的产业发展布局,在发展现代农业、牲畜短期育肥和经济林木上,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建立科技服务推广站,加强对农牧业科技的管理,加快农业、畜牧业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推广和使用。

二是实施区域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要培育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把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工艺等移植到企业中去。充分利用八宿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加大对现有的乡镇企业——然乌湖鲁吉布旅游公司的扶持力度,逐步培育成龙头企业,切实在三产大发展上做文章。同时,抓好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重点扶持邦达藏装协会、白马镇农牧民施工队、藏鸡藏猪养殖协会、蔬菜种植协会,逐步培育成股份制企业。在扶持发展特色藏鸡养殖业方面,积极在藏鸡的选种培育,体现八宿藏鸡特色,打造八宿藏鸡品牌上与湖北省农科院寻求合作。目前,已将此项工作作为科研项目上报到上级相关业务部门。

三是实施农牧民科技培训行动。以种植业、养殖业大户和青壮年农牧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增强农牧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对乡镇企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环保知识、标准化管理等方面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围绕用工量大的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转岗专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异地定向就业培训。今年将重点组织种养殖业农牧民致富能手,到湖北省农科院实地进行技能培训。

四是实施依托科技产业带动劳动力扩散行动。通过培育一批藏鸡、藏猪、荞麦等特色产业加工企业,提高特色产品附加值,形成产、供、销为一体的生产加工企业,逐步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为农牧区剩余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

五是实施劳务输出富民行动。利用国家投资加大、项目建设增加的机遇,组织好农牧民群众的劳务输出工作,重点在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上下功夫,提高农牧区群众的劳动技能,依托农牧民施工队这个载体,寻求整体承包或单体分包,进一步提高劳务输出的层次和效益,形成农牧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

 

 

 

八宿县委宣传部    地委宣传部(外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