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创新扶贫就业培训方式 实现根本脱贫 ——八宿县全力推进培训就业

2016-07-28 11:58 来源:昌都市委外宣办 点击:0

    八宿县按照“发展产业增就业、推动创业带就业、加强培训促就业”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技能为重点,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增收为突破口,科学谋划,搭建贫困待训人员实名制管理平台,多方整合资源,采取军旅式、企业订单式、定向式等培训措施,突出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人,脱贫一户,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开展就业援助,帮扶扶贫对象就业
一是建立扶贫对象就业台账。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对全县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为基础,按照“准确、清楚、动态”的要求,对登记建档的贫困户逐一进行普查,进一步了解贫困群体的人员结构和就业创业需求,掌握本地贫困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技能、就业创业状况等)、就业愿望(包括就业地点、就业岗位、薪酬福利等)、培训愿望等,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二是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结合每年开展的“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为扶贫对象搭建用工对接平台。加强岗位信息收集整理,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通过村组宣传栏、新媒体、进村入户等多种形式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扶贫对象与企业取得联系,促进其上岗就业,实现就业援助的常态化。
三是适度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抓好公益性岗位的适度开发和规范管理,针对贫困劳动力中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重点开发一批保洁、保安、保绿等公益性岗位,促进贫困家庭就业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
    开展就业培训,促进扶贫对象就业
一是开展建筑实用技能“军旅式+企业带包”培训。通过立体式、全方位的培训,使贫困群众掌握一门技术,实现以实践代训,以技能促进就业保增收。5月初,全县14个乡镇140名农牧民群与10个施工造价500万元以上的建筑企业签订了农牧民建筑施工实用技能培训合同,解决就业技能培训岗位140个,并在培训期价给予学员每人每天劳务费100元。
   二是开展重大项目建设岗前“军旅式+定向式”培训。借邦达机场二跑道改扩建之机,对参与运输的197名驾驶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有序参与。
    三是开展农林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与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沟通衔接,已在八宿县吉达乡挂牌成立专家服务点,4月上旬实地培训农牧业及果林实用技术28人,带动全县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今年拟在八宿县设立专家服务站,积极为群众提供实用技术服务培训和指导。
    四是开展水电实用技能提升培训。联合县电力公司对全县14个乡镇推荐的140名农牧民群众进行水电实用技术培训,使群众进一步掌握用电规范,不违规操作危险用电。
2016年,我县计划完成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培训1111人,截至目前,共有458人参加了各类实用技术与就业培训5期,参训人员均取得职业资格证,共解决就业230人,其中帮扶贫困户转移就业28人。
    依托产业发展,扩大扶贫对象就业
    一是发挥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作用。依托我县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有针对性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2016年5月,八宿县荞麦加工厂迁入县产业园区正式运营后,解决了县城附近乡镇20人农牧民群众的就业问题,月工资4300余元,并年底视工作表现情况发放绩效年终奖。同位于县产业园区的八宿县民族服装加工厂,现有员工20人,其中6人为残疾人,每人每日工资最低60元,最高90元,并且包吃包住。
    二是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就业。根据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旅游服务企业就业,积极组织贫困劳动力就近免费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帮助其掌握旅游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4月中旬,相关部门联合八宿县怒江云大酒店,对应聘的农牧民群众开展酒店管理服务技能培训,解决就业60人。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