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深化整改落实 展新农村蓝图

2014-03-26 15:38 来源:今日西藏昌都 点击:0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昌都地区第三批试点单位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狠抓基层党建,使整改落实阶段成为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保稳定促增收的过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新面貌。

调整改焦距,强特色重实效。江达县岗托镇以“五点一线”为重点,在整改落实阶段继续开展“法律进村”专项活动。一是入寺进行法制宣传。为了加强寺庙法制宣传教育,岗托镇寺庙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多次对郎绕寺、藏托寺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发放藏文法律书籍81本,为维护寺庙稳定,推进寺庙依法管理,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二是进村进行重点宣传。岗托镇组成工作组开展“法律进村”活动。采用专题培训、举实例、以案说法、现身说法等方式重点针对无业青年、流动人口、法制观念相对淡薄的大部分村民,结合“政策下乡进村入户”专项活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多份,受众达1300多人,接受咨询20余人次。三是到农牧民群众中进行用法宣传。针对人员进出复杂、打架赌博频繁、矛盾纠纷多等影响社会局势因素,岗托镇开展“学法用法”活动,岗托镇派出所协助岗托镇建立工作台帐、规范工作程序、完善工作制度,教育广大群众改变好逸恶劳恶习,做遵纪守法公民。丁青县协雄乡结合自身实际,坚决查摆问题,落实重点难点,做到“三个狠抓”,一是狠抓方案制定。明确具体要求,做到了科学、可行,整改方案突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做到了“五有”,明确制定原则,坚持立足实事求是,着眼解决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整改、着眼实效,明确把握标准,重点突出“五个明确”;狠抓责任落实。增强整改责任意识,具体明确整改责任。对整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完成时间,落实具体责任人,通过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整改承诺制、整改公示制、整改过程督查制等措施,保证整改任务的落实。对查摆出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一一建档编号,采取“盘点销号”整改落实,保证整改质量;三是狠抓整改监督。多形式多角度加大整改宣传和监督力度,建立整改监督制约机制。召开有群众代表参加的整改提高阶段工作公开承诺大会,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时限和整改责任人员,并将整改方案内容张贴在村务公开栏或向村民发放整改承诺书,就整改内容、目标、措施、时限、责任人等作出公开承诺,实行自我监督,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接受群众监督,把整改落实方案印发到各村、组,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

按落实快门,解难题求突破。左贡县旺达镇围绕发展抓整改,在集中解决问题上求突破,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意见,深刻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旺达镇推广藏青320良种青稞,引进油菜等经济作物,促使农牧民产业增收;二是不断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围绕引领群众致富的问题,在拉达村、乌雅村已开工搭建大棚温室,同时在列达村建起了3户藏家乐,发展了农牧民汽车运输队,切实增加了农牧民的现金收入;三是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解决了乌雅村人畜饮水工程、俄比村俄科自然村吊桥问题;四是加强劳务输出力度。培养了一批致富带头人,一些农牧民群众逐步走出家门,到外出打工或经商,并成立了农牧民施工队,承建一些技术要求低的工程,截止目前,旺达镇劳务输出收入约150万元。洛隆县孜托镇严把“六字方针”,抓劳务,促增收,全力做好以安居工程为突破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孜托镇承接了洛隆县40座温室大棚的建设工作,共组织两个行政村130名劳力投入到温棚的修建工作中。目前,已完成前期10座温棚的土建工作,12座温棚的运土工作正在进行中。同时建立农牧民运输队、装卸队和施工队,并按照已有劳务输出经验制定了农牧民劳务输出方案,力争形成有组织、有秩序的劳务输出机构,争取今后承接或投劳到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努力形成长效增收机制。

 印先锋底片,展新农村蓝图。卡若区俄洛镇重民生,围绕惠民整改。一是紧紧抓住“214国道”建设这一契机,组织公路沿线村100余户农牧民成立俄洛镇汽车运输队1个及农牧民务工队1支,参与214国道项目建设的运输,仅上半年,群众增收200余万元。二是俄洛镇本着“组织、引导、协调、服务”的工作理念,围绕优势产业,以富民强镇建设为突破口,以扩大规模、调优品种、提高效益为主攻方向,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广机耕机播,目前正积极筹备成立俄洛镇蔬菜协会。三是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组织干部,深入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全面推广使用新型材料,据不完全统计,共实施推广使用“工字钢”100根,以塑代木414户,沼气实施150户,待建545户,俄洛镇围绕民生抓整改,在促工作上下功夫,做到了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察雅县吉塘镇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创新主题实践载体,转变干部作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支部+协会”活动为载体,加强项目建设,以市场为导向、协会为桥梁、农牧民群众为对象、产业为纽带,认真指导实施“双带”工程(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和开展“三项培养”(把农牧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加强支部的引导、组织和协调功能,由支部出面,引导和组织农户与公司协调,将租赁土地改为土地入股。在支部和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下,今年群众参加土地入股达到378亩,土地租赁和土地入股总数达1027亩,受益群众达60多户470余人次,直接为农牧民群众创收460000余元,支部的协调、组织保障和协会的资金、技术投入,切实增加了群众的现金收入,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八宿县白马镇注重完善五个体制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村规民约以及各村用水管理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村级办公设施设备管理机制;三是建立完善村干部业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四是继续完善农牧民贫困党员帮扶机制;五是完善农村党组织的双培双带机制,发挥农牧民党员在推进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芒康县木许乡夯实基础,助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一是加强“三农”管理。坚持“夯实基础、突破重点、支持发展”的方针,不断完善“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增收为中心,以稳定粮食产量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培育特色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指导群众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土壤改良、种子选良、种子包衣、田间管理等措施切实稳固农业基础地位,通过发展竹编协会、养殖、蔬菜种植和果林种植等特色产业,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同时努力提高水利灌溉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改善各村组原有水渠水塘的浇灌能力,着力维修了5条水渠和4座水塘,及时解决了群众春播农田浇灌的困难。二是加强林业管理。加大封山育林,迹地更新、四旁义务植树、重点区域造林任务的管控力度,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制度,确保造林成活保存率达到80%以上。与各村组管护人员层层签订《2009年度管护人员目标责任书》,实行定期与不定期上山巡逻,严防乱砍滥伐林木、偷捕盗猎野生动物、森林火灾等现象的发生。同时,按照“六定方针”的原则,控制基建用材和群众建房,切实保护好现有森林资源。三是发展劳务经济。加大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国道214线改扩建设工程的机遇,推进跨县、地区劳务输出1200人次,实现收入168万元,完成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20人,动员农牧民群众组建农牧民施工队,拓宽增收渠道,努力实现集中组织、规模化输出。

 

图片新闻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