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28

察雅县烟多寺僧人索朗欧珠——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的年轻人

2015-10-28 09:47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察雅县烟多寺僧人索朗欧珠——

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王玮 夏怡雯
 
 
索朗欧珠在自己的书房里遨游书海
 
     藏香缭绕,一抹阳光透过窗户照进僧人索朗欧珠的宿舍里。他披上深红色的僧袍,盘腿坐于榻上,将书桌上密宗的经书摊开,开始了日常学习。多年的学经生涯,这样的生活索朗欧珠早已习惯,且已成为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出生在察雅的索朗欧珠皮肤稍黑,个子不高,留一个圆寸头,显得憨态可掬,他是烟多寺的一名僧人,年仅37岁却已经学经20余载。
 今年4月5日,在拉萨大昭寺释迦牟尼主殿前的大院内,西藏自治区2015年度藏传佛教学经僧人考核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立宗暨颁奖仪式举行。就在那天,索朗欧珠从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珠康·土登克珠手中接过“格西拉让巴”学位证书,成为近年来获得这一学位的最年轻的僧人,完成了自己学经20年的梦想。
 
潜心修行二十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索朗欧珠就是以这样的精神追寻真知,虽然前方的道路还很漫长,但自己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在学经的道路上,他不断前行,努力探索每一本经书。
     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学经僧人,均需多年的艰苦磨练才能有所成。要成为一名经师,有的教派需学习5年,有的需学习8年,而索朗欧珠所学的格鲁派则是最严厉、也是最耗时的。自索朗欧珠16岁进入烟多寺开始,漫长而艰难的学经之路也随之开始了。
 从7岁开始,索朗欧珠就一直跟着村里的藏医益西旺加学藏文的读写,后来也在乡里的小学念了一点书。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念完小学索朗欧珠便没有再继续读书,一直在家边务农,边学藏文,直到16岁。
     刚进烟多寺的时候,索朗欧珠并不是直接就学习经文,而是继续学习藏文。到了19岁,他才正式开始学习经文和辩经。这时,索朗欧珠遇到了他学经之路上很重要的一个人。“格堆是我在寺庙里的师父,他也拿到了格西拉让巴学位。因为他学识渊博,在佛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所以我开始努力学习经文。”索朗欧珠讲到。
     索朗欧珠和师父格堆吃住在一起,师父不仅要教他诵读经文,还要教他怎么做人。师父每天早上五点开始看经书,索朗欧珠也要在这个时间起床,开始一天的学习,师父晚上什么时候休息,索朗欧珠必定也会学习到那个时候。因为小时候学过藏文,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跟着师父学习经文和辩经就轻松了许多,加上他对佛学有较高的悟性,所以师父也特别喜欢索朗欧珠。“要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僧人。”这是师父时常教导索朗欧珠的一句话。索朗欧珠谨遵师训,坚持原则,连续几年被评为市、县级爱国守法先进僧尼。
     除了钻研佛经,辩经也是修习佛法的重要方式。索朗欧珠说,辩经的主要内容以藏传佛教重要著作为主,称五部大论。在烟多寺的辩经院里,每天都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僧众围坐成小组,每组一人站立,念珠悬于左臂,口中娴熟发问,紧要处右手“啪”地击打左掌后划向天空,在另一个关键时刻再次划落击打;另一人端坐一旁,对答如流。辩至激烈处,站立者腿脚挥舞,思想碰撞之激烈形之于外。
     索朗欧珠说,辩经过程中的击掌动作,一方面可以激发僧人辩论的激情,调动学习气氛,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干扰应答僧人的思路,考验双方定力。“辩经时,僧人无长幼之分,只为相互激发、相互学习”。
     就这样,索朗欧珠潜心修行二十载,如今自己也成为了别人的师父。只有经书陪伴的日子是孤独而苦涩的,可是在索朗欧珠看来,那却是种享受,他认为,在学习经书和辩经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我”。
 
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一学就是20年。20年的时间里,索朗欧珠潜心学习了藏传佛教显宗的五部大论,即《释量论》、《入中观论》、《现观庄严论》、《戒律论》和《俱舍论》。回顾20年学经生涯,索朗欧珠说:“很多次想放弃,因为觉得烟多寺这么多僧人中没有几个是格西拉让巴,大也照样过得好好的。”但是每当看到恩师,想到父母,想到自己心底一直坚持的东西,索朗欧珠又咬牙挺了过来。
     寺庙里的僧人通常会在早晨七点起床,然后去大殿吃早饭诵经,开始一天的学习,在凌晨一点左右自修完成后再休息。但索朗欧珠认为,想要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就要付出得比别人更多。于是他每天早晨五点就开始背诵经文,他房间里的灯光,往往也是寺庙里最后一个熄灭的。在遇上不懂的问题时,索朗欧珠就会主动去请教老师或佛学造诣高的前辈,直到明白为止。
     2014年5月在哲蚌寺,他和来自色拉寺、哲蚌寺、甘丹寺、强巴林寺等寺庙的10名僧人一起参加了格西拉让巴学位夏季考试,就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的所有内容和藏文基础语法、政治法律等内容进行了考核。功夫不负有心人,索朗欧珠在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
     格西拉让巴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这个近似于现代意义上博士学位的宗教学位,是每一个藏传佛教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僧人学完必修的显宗经典后,可以考不同等级的“格西”(多让巴格西、林斯格西、措让巴格西和拉让巴格西),此后可任扎仓或中小寺院的最高主持人(藏语叫“堪布”)。可以说,格西拉让巴是格鲁派每个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但是只有极少数僧人经过几十年修行的才有可能获得此学位。索朗欧珠靠自己的努力到达了梦想的彼岸。
     “考试那天其实我很紧张,很怕自己答不好题。但当考官提出问题后,我反而不紧张了,因为那些题我都会。”说这些的时候,索朗欧珠还显得有些激动,“后来去答辩时也是一样,他们问了我几个《五部大论》里的问题,不怎么难,很容易就答辩完了。”
     谈到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时,索朗欧珠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悦之情,他说格西拉让巴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僧人修学显宗的最高学位,是每个藏传佛教学经僧人的最高目标,他感到无比的自豪。“我感谢我的父母把我送到寺院,让我走进了藏传佛教,我更感谢我的恩师格堆,他给我智慧的力量,让我无法停下学习佛经的脚步。”
     如今,索朗欧珠自己也带了很多学生,向他们传授自己的学经之道。索朗欧珠告诉记者,相比之下他更喜欢自学,白天教学生会占用很多时间,他只有利用起早和晚睡来把新知识补上。但是作为格西拉让巴的获得者,他有责任教出更优秀的学生。他经常教育弟子:“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作为佛弟子,一定要潜心修行,努力研习,增强对佛法真谛的领悟”。
 年轻的格西索朗欧珠谈到未来,表示自己将一如既往钻研藏传佛教。因为对于他来说,佛海无边,学无止境。他说:“我将用我的一生去探求无边佛法,做一名弘扬佛法,爱国爱教的普通僧人。”依止“善知识”的漫漫修行路上,索朗欧珠且行,且收获……
 
记者手记
依止善知识
     “千佛廊前坐,依止善知识”。高僧晋升格西拉让巴学位,能更好地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需求,弘扬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进一步调动学经僧人的学习积极性。格西,藏语意为“善知识”。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通常每年会在拉萨三大寺轮流组织考试,僧人要经过严格的预考和终考答辩才能获得这一学位。获得格西拉让巴学位的考僧都是各大寺庙的主要经师,他们博学多才,宗教学识深厚,精通藏传佛教《五部大论》。索朗欧珠能获得这一学位,相当不容易。
     在精进学修,不断提高宗教学识、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同时,僧人也要依止另一种“善知识”。这就是坚持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深刻认识宗教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止了这种“善知识”,引导信教群众实践宗教教义中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思想,为宗教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积极的探索;依止了这种“善知识”,就可以成为新一代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刻起作用的宗教人士。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