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情怀暖了学生心教师心--- 丁青县中学校长郎卡降泽_先进人物_唱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谱写和谐发展新篇章_今日西藏昌都

南宫28

炽热情怀暖了学生心教师心--- 丁青县中学校长郎卡降泽

2015-10-28 09:50 来源:昌都报 点击:0

 丁青县中学校长郎卡降泽——

炽热情怀暖了学生心教师心

本报记者 王玮 夏怡雯

郎卡降泽每天都要来到食堂检查学生用餐情况

    自2001年拿起粉笔,守在三尺讲台以来,郎卡降泽就从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做起,后任丁青县中学政教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十五年的教育生涯,让他在藏东高原的琼布丁青,成为了教育工作的佼佼者。他总是说自己是一个刚刚起步的跋涉者,今后的路还很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用自己不断进取的学识、勇于创新的魄力、充满爱心的情怀为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插上梦想的翅膀,使得他们“天高任鸟飞”。
 
爱生如子细培养
 
    教育无小事,处处大手笔。教育工作者每天做着看似细枝末节的事,却往往蕴含着某种神奇的力量。
    1978年,郎卡降泽出生在四川甘孜。从小就怀揣教师梦的他,经过不懈努力最终考上了师范院校。2001年毕业后,郎卡降泽被分配到江西南昌第十七中学西藏部任藏文老师,从此开始教育生涯。
    刚开始,郎卡降泽只是一名普通的藏文老师,他知道自己班上的学生都远离家乡,在内地没有亲友,便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我还是他们的家长。我一定要听取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成为他们的师长兼兄长。
    “十几岁的年龄正是他们特别需要关怀关爱的时候,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是我觉得我有义务要去照顾好他们。”郎卡降泽对记者说,“周末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聊天,帮助他们排解想家的情绪。有时还会带一些学生去短途旅游,让他们散心的同时,感受到陌生的环境里来自老师的关心,以利于他们放下一切包袱安心学习。”
    有一次,有个学生因为阑尾炎住院了,学校安排了其他生活老师照顾,但是郎卡降泽放不下心,就主动向学校申请去医院照顾这个学生。有一次,有个学生偷偷跑去网吧上网打游戏,郎卡降泽知道后,就去学校周围的网吧一家一家的找,并和网吧老板协商,只要看到是学生就一律不准进来。有一次,有个单亲家庭的学生,因为家里贫穷,在学校连一些基本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郎卡降泽得知这一情况,就为这个学生买齐了各种生活必需品,并每月给他一些零用钱,当时郎卡降泽的工资还不到一千元。
    这样为学生倾情付出的事越来越多,学生对他越来越信任和爱戴,学校对他也就更加信赖和器重了。不久,学校安排他当班主任,这也是第一次由藏族老师担任班主任。
    他认为富有爱心,力求把爱洒向每个学生心田,才会有人本关怀,才能体谅学生,才会有真心、诚心、热心、耐心,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育才会起到作用。在南昌十七中学三年的任教时间里,郎卡降泽所带的学生都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省、市重点高中,没有一名学生掉队。
    2004年,郎卡降泽调任丁青县中学教师,他依然是一名富有爱心的老师,不管哪个学生有困难,都会竭尽全力去帮助。在郎卡降泽心里,已经做好了终身从教的思想准备,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文明当作了人生的最大乐趣,决定了要甘做培育人才的泥土,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平凡中成就未来。
 
全力以赴暖师心
 
    在一线躬耕多年后,郎卡降泽对教育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心得,这为他不久走上学校管理岗位打下了基础。丁青县县城海拔在38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为3.4℃。高海拔、低气温,恶劣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让很多教师都想调离丁青。如何使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安心工作,如何让教师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如何让教师的职业使命感、幸福感有所提升,是郎卡降泽已经长期思考并且努力化解的问题。郎卡降泽一再强调:“高素质的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人力资源,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是学校长期发展的关键。一定要让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最大潜力,安心乐教,体验到成长进步的快乐和满足。”
    为此,他想尽办法为教师提供各种成长进步的机会,千方百计把学校建设成一个真正让教师安心乐教的地方。
    他认为最大的管理智慧首先就是真诚,他坚定遵循以心换心的做人准则,关心体贴教师,时时处处为教师利益着想,努力营造最佳最宽松的校园环境。
    因为丁青自然环境的局限性,愿意来到这个偏远县城教书的教师本就不多,在丁青县中学,师资队伍短缺是面临的最大问题。原则上初中老师一周课时不能超过16节,可是在这里,每个老师基本都要上20节课以上,一个老师带三个班主科教学的情况更是常见。老师们的辛苦,郎卡降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向老师们承诺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让老师们的辛苦不白费,并在学校为老师们开辟了教工之家,让老师们在上课之余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另外,对学校里比较贫困的教师,他会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进行帮扶;有生病和过生日的教师,他会带队组织进行慰问。郎卡降泽想尽一切办法,让教师们感受到来自校园的温暖,让学校成为师生的心灵驿站。
    “只有让老师们在这里感受到温暖,他们才会愿意留下来;为了让他们安心教学,我什么都愿意做。”郎卡降泽把学校的事当做最大的事情干,以校为家,以身作则,自然也就不得不牺牲更多的个人时间。“我已经很多年没有休假,就连老婆生孩子我都没能陪在她身边。但是看到学校里的教师现在都这么尽心尽责的教学,我觉得一切都值了。”郎卡降泽说。
    一番话,道不尽的心酸,但是一句“一切都值了”,又说出了郎卡降泽的一腔赤诚之心,让教师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得到。老师们投桃报李,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创新实践,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努力使美好的教育理想变为现实。今年,丁青中学有3名学生以高分被内地西藏班录取,20多名学生考上了自治区重点高中。
 
亲力亲为抓细节
 
    丁青中学作为县里唯一一所中学,学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周边乡镇,吃住行都在学校。因此学校采取了“封闭性教学”的管理模式。很多学生自由惯了,不愿意接受学校的管理,借口学校食堂“不好吃、吃不好”,要求在外用餐,借此外出玩耍。郎卡降泽于是一方面亲自去校门口值班,查看学生请假外出情况,另一方面和学生们一起在食堂用餐,随时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第一时间做出整改措施。
    有的学生说食堂吃不饱,有的学生说食堂饭菜太难吃,有的学生说食堂餐具不干净。针对提出的这些问题,郎卡降泽改进了就餐形式,把食堂分配的份餐变成自助餐,学生们自己想吃多少打多少,想吃什么打什么。餐后以班级为单位轮流清洗餐具,由老师检查后再把餐具放入消毒柜。渐渐地,学生吃饱了,食物不浪费了,餐具干净了,学生们也没有意见了。
    “在学校,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就是学习如何端好餐盘,”郎卡降泽说,“我会和学校的老师们一起教新生如何规范用餐,如果日常好习惯都不能养成,那还谈什么学习?”
    如今,学校食堂俨然已成为师生的第二课堂,学生吃饭时教师在旁边,了解班级动态,拉近与学生的关系。每到用餐时,食堂里虽是人声鼎沸,却秩序井然,老师与学生其乐融融,一派和谐。
    教育工作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郎卡降泽认为,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教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爱,让老师感受到来自学校的温暖。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郎卡降泽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的、沉甸甸的情感。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记者手记:
 
学校食堂炒好“民生菜”
 
    学校食堂管理得如何,学校食堂的饭菜做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身心发育,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具体体现着国家对西藏农牧民子女义务教育“三包”政策的落实。因此,学校食堂也是一道“民生菜”,如何把这盘菜“炒”得学校放心,家长宽心,学生满意,考验着学校的管理能力。
    丁青中学学生食堂每餐有1500名学生就餐,以往出现过学生不爱吃,浪费粮食严重等问题,校长郎卡降泽去天津普育学校考察后,借鉴了内地学校的先进经验,果断把原来的份餐改为自助餐,让学生按喜好和食量取餐,让老师和学生一起用餐,让学生轮流值日清洗餐具,这样不仅浪费食物的现象越来越少,食堂里的潲水桶逐渐成为摆设,还让学生参与食堂管理事务,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当下,学生食堂普遍将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在安全的前提上能做出营养均衡、风味独特、大受学生欢迎的美食,这是第二层次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管理能力,把食堂也变成教育学生的第三课堂,那么幸莫大焉。这并非天方夜谭,因为有一点认识是社会、学校、家长可以统一的,那就是一切为了下一代,一切为了未来。
南宫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