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达县公安局副局长泽仁嘎松——
缉凶惩恶,誓让警徽更闪亮
本报记者 王玮
泽仁嘎松和他的同事仔细研究案情
2015年4月2日12时,江达县公安局接到群众报案:在317国道旁的山坡上,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警情就是命令,江达县公安局副局长泽仁嘎松立即带领民警赶赴现场。经过勘查,死者身上没有发现任何能证明身份的文件和随身物品,这让案件陷入了僵局,不能确定死者身份,案情一点头绪都没有。
面对各级领导的批示、督战和“60天内限期破案”的命令,让分管刑侦的泽仁嘎松肩上压力倍增,他抽调20名各科室精干警力加入专案组,从查尸源入手,进行全力侦破。4月14日,专案组确认死者身份,为日喀则来江达务工人员多吉平措。4月27日,专案组抓获犯罪嫌疑人江永次成。在泽仁嘎松专案组的不懈努力下,此案不到一个月就迅速告破。
“刑警需要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
泽仁嘎松,现任江达县公安局副局长,今年35岁。1999年从浙江省人民警察学校毕业,分配到江达县公安局,至今已经16年。
谈及如何破获“402”案件时,这位干练的康巴汉子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他说:“此案的难点有两处,一是确认死者身份,二是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专案组查找尸源时,警务站民警提供了一条线索,说死者外貌特征和他们曾帮助过的一名外地人很相似,这个外地人喜欢喝酒,经常喝醉了倒地就睡。站里的民警经常把他带回警务站里,最后一次还在他酒醒后凑了1000元路费让他回家,民警还提供了与这个人的合影。通过这个线索,几经周折,办案民警来到妥坝乡调查走访,经过雇主对死者的体貌、衣着、佩戴饰品辨认,确认死者系日喀则来江达的放牧人多吉平措。
经专案组工作,4月27日,犯罪嫌疑人江永次成在江达县城被抓获。由于江永次成是聋哑人,审讯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于是专案组将其押往昌都,在昌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两名手语老师的协助下进行异地审讯。根据审讯对象为聋哑人、前科累累、反侦察能力较强的特点,泽仁嘎松制定了政策攻心、真人演示、教育感化等手段,与犯罪嫌疑人攻心斗志,经过数次审讯,在强大的法律威慑下和大量事实证据面前,江永次成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主动交待了抢劫并杀害多吉平措的作案经过。
“破获重大案件,就是我感到最满足、最轻松的时刻”,泽仁嘎松从小就喜欢警察职业,在石家庄读内地西藏班时,就一门心思想报考警察学校。刚分配到江达时,县城很小,马路两边都是破旧的木板房,他和其他两名单身汉在漏雨的宿舍里住了很多年。艰苦的条件并没有消磨掉泽仁嘎松的斗志,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政保干起,历经驻寺、派出所工作,2012年,他开始任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刑侦工作。
“刑警需要付出太多的辛苦,更需要一股永不服输的精神。”2012年以来,在泽仁嘎松的带领下,江达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共破获命案15起,以及各类刑事案件80余起,挽回群众损失800多万元。他是一名忠诚的人民卫士,机智矫健,冲锋在前,屡立战功,对警察这个职业无比热爱、无怨无悔。
连破三起命案,打出威风
2012年10月,泽仁嘎松刚刚担任副局长不久,一个月内江达县竟接连发生了三起恶性杀人案,一起还没破获,另一起又发生,这是他从警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和考验。
2012年10月12日,同普乡的两名村民因琐事发生斗殴,其中一人被伤害致死,泽仁嘎松带领办案民警赶到现场时,犯罪嫌疑人已经畏罪潜逃。泽仁嘎松一方面布控设卡,查找犯罪嫌疑人,一方面找到嫌疑人家属,政策攻心,争取亲属配合,给在逃人员一个投案自首、主动归案的机会。在办案民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劝说下,家属答应第二天凌晨四点带嫌疑人投案自首。
10月13日凌晨,犯罪嫌疑人还没到案,县公安局又接报,岗托镇协龙村也发生一起命案,村民索南尼玛与妻子因琐事发生争执,将上前劝架的岳母捅死。泽仁嘎松和办案民警们顾不上休息,他们把上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送到看守所后,又马不停蹄连夜赶到岗托。
由于犯罪嫌疑人逃到附近的山上,泽仁嘎松和办案民警一道发动当地群众300多人,在案发地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大范围搜山和追捕工作。但由于当地地形复杂、山高林密,几次发现踪迹,几次都被嫌疑人逃脱。每天在山下设卡,在山上奔波,吃喝都靠矿泉水、方便面对付,参战民警、群众极为疲惫,仍然一无所获。
看到嫌疑人难以抓捕,泽仁嘎松当机立断,改变抓捕策略,变围堵追击为引蛇出洞,放嫌疑人从山上出来,再想办法抓捕。于是他们一方面撤下卡子,一方面加强犯罪嫌疑人老家青海囊谦方面的情报工作。果然,这个办法奏效了。不久得到消息,嫌疑人出现在青海。案发一个多月后,在2012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办案民警在囊谦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嫌疑人索南尼玛交待,逃避抓捕的日子里,他在山上没吃没喝,本想跑到青海老家,但几次都发现有民警设卡,没敢贸然闯关,直到撤卡后,才逃窜回老家。这证明了泽仁嘎松的抓捕方向对路,策略正确。
岗托的“1013”命案嫌疑人还没到案,县城附近的嘎通村又发生了命案:村民亚嘎晚上返回住处时,行至偏僻处遇害,所戴天珠被抢,现场留有满是血迹的刀具。泽仁嘎松立即赶赴现场勘查,认为抢劫杀人可能性比较大。办案民警调取监控发现,被害人身后有个“黑影”隐约尾随,但由于天黑看不清面容。根据“黑影”的个头、穿着和走路姿势,经群众辨认,可能是卡贡乡的向巴益西。办案民警马上前往卡贡,调查取证,通过DNA证据确认了犯罪嫌疑人,但嫌疑人向巴益西已经潜逃。经过布控,案发两个月后,民警得知嫌疑人在卡贡的朋友家喝酒,泽仁嘎松制定了详细的抓捕方案,率20多名民警包围了向巴益西藏身的房子,1月20日凌晨2点,民警将其抓获。向巴益西很快交代了其见财起意杀害亚嘎抢走财物的犯罪事实。
“1012”、“1013”、“1029”三起命案,一直到转年1月底才全部破获,四个多月时间里,泽仁嘎松带领民警放弃休假,风餐露宿,本着不破此案誓不罢休的精神,一直奔波于三起命案的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和抓捕工作,连轴转,到三案全部破获,泽仁嘎松紧绷的神经才松弛下来。此系列战役不仅让泽仁嘎松这个新任副局长名声大噪,而且打出了江达刑警的威风。
侠胆柔情,书写警民深情
提起刑警,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刚毅有余,柔情不足。其实不然,熟悉泽仁嘎松的人都知道,他既是一位智勇双全、坚毅果敢的铁血男儿,同时也是一位心地慈善、真诚柔情的普通人。
在卡贡乡走访案情时,他无意中认识了一位叫玉拉的村民,他家庭贫困,父母生病,有5个年幼的小孩。看着孩子们破旧的衣着,泽仁嘎松动员民警自愿捐款一万多元帮助玉拉,并定期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而且只要一有空,他就会去看望玉拉和孩子、老人们,鼓励他克服困难,树立改善生活的信心。
岗托镇有个退休民警银巴在四五年前去世,他的孩子一直没有工作,泽仁嘎松总是抽时间和他沟通,用自身的正能量影响他健康成长,鼓励他报考交警,并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要做出成绩。
泽仁嘎松自责地说,因为工作繁忙,自己亏欠家庭太多,他在昌都的母亲脑子里长了肿瘤,他却几个月也去不了一次。他从警16年,只休过一次假。他的母亲总是埋怨:别人都能按时休息,只有你没有假期。
多年来,泽仁嘎松从一名普通的民警,从最基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对工作总是事无巨细、竭尽全力。担任副局长后,无论是大案、命案还是督办督捕专案,他都事必躬亲,将重担扛在自己肩上。在破案中他善于思考、学习、总结,无论哪位民警在执法办案中遇到疑难问题,都乐意向他请教。他总是说:“每起案件只要认真对待,总能找到突破口,犯罪总会留下痕迹,认真就会发现线索。”
因工作成绩突出,2012年以来,泽仁嘎松先后获得自治区级优秀驻寺干部、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荣立三等功一次。
面对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泽仁嘎松常年带领着办案民警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打击犯罪第一线,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人民警察忠于党和人民的赤子之心。
记者手记:
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
泽仁嘎松15年只休过一次假,每到节假日,他不仅要忙案子,而且要参与保卫、维稳、执勤、备班等工作,普通人的节假日和他基本“绝缘”。他说他的辛苦是值得的,他的努力换来了案件破获、罪犯落网、社会稳定的厚厚成绩单。其实不仅泽仁嘎松一人,绝大多数公安民警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为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
不少人都是哼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这首儿歌度过了童年,这首儿歌教育大家要拾金不昧,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人民警察的无比信任。近年来,人民警察送迷路老人回家、帮助贫困家庭、人民群众积极协助警察抓捕逃犯等的事情屡现新闻。南宫28身边一桩桩、一件件小事大事无不彰显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高尚职业精神,人民警察人民爱的和谐警民关系。
头顶警徽、肩扛责任,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保卫平安的同时,也默默承受了压力和委屈。在负重前行中,他们内心需要家人、朋友以及社会各界的关爱与支持,这份包容和理解,是人民警察前进的源泉与动力,是社会安宁和谐的基础与保障。另一方面,人民警察也应该在工作中时刻思考能为人民做些什么,无论是什么警种,做到这点,他的工作将充满快乐,他就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